第90章 传承文化 义不容辞(1)

女人啊,女人 康晖 2207 字 17天前

在老子的智慧哲思之中,他巧妙地以水性来比拟那些拥有高尚品德之人的人格魅力。在他眼中,这些人的品格恰似那灵动的水流一般,具备着诸多令人钦佩的特质。其一便是柔,水的柔性使得它能够顺应环境、灵活变化,不为外物所折;其二则是甘愿停留在卑下之处,不刻意追求高位显耀,谦逊自守;其三乃是滋润世间万物却从不与之相争,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

小主,

最为完美的人格理应拥有这样的心境和举止。此类人不仅积极投身于有益于大众之事,且毫无争斗之心,更可贵的是,他们心甘情愿前往众人避之不及的卑微之地,勇于承担他人望而生畏的艰难任务。他们能够承受屈辱,肩负重任,不辞辛劳,毫无怨言,竭尽全力发挥自身所能,将力量无私地奉献出来,助力他人。然而,即便付出如此之多,他们也绝不会与旁人争夺功劳、名誉或者利益。此即为老子那广为传颂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卓越思想。这一理念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世人为塑造高尚的人格而不懈努力。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在他看来,那些拥有至上善行的人,应当如同水一般。水默默地滋润着世间万物,给予它们养分和生机,但从不与其他事物争夺高低优劣,此乃最为谦逊的高尚品德。江海之所以可以成为所有河流最终汇聚的地方,其原因在于它擅长处于较低的位置,如此一来,便能成为众多山谷水流的王者。

要论及世上最为柔软之物,恐怕非水莫属了。但令人惊叹的是,它竟然能够穿透极其坚固的物体,比如那众所周知的滴水穿石现象,这便是所谓的“柔德”之体现。正因如此,我们常言弱能够战胜强,柔亦可以克制刚。

“上善若水”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指水具备孕育世间万物生命的美好德行。它有能力让万物从中获取益处,却不会与万物计较得失利害关系,故而天底下最大的良善品性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水的。恰如古代之人所言:“当江水送行客的船桨,从山岳流出润泽民众的田地。”但凡有利于物品、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水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做。水所具有的这种特质,可以称之为“上善”。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公元前 516 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强大的周朝在历史的洪流中轰然崩塌,天下陷入一片混乱。而就在这动荡不安之际,老子——这位德高望重的智者,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一路奔向楚国。以如今的视角来看,当时已经五十五岁的老子突然间失去了他所从事的工作,无奈之下只能黯然返回故乡。

恰在此刻,正值壮年且比老子年轻二十岁的孔子,怀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以及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千里迢迢前来拜访老子,并虚心地向其请教各种学问。于是,那段被后世传颂千古的佳话——“孔子问礼”便应运而生。

孔子初见老子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感。在交谈过程中,孔子更是深深地被老子那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智慧所折服。面对眼前这位犹如高山仰止般的人物,孔子情不自禁地将老子比作神秘莫测、令人难以捉摸的“龙”,以此来形容老子的高深境界。

有一天,两人一同漫步于山间,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而过。望着眼前奔腾不息的水流,孔子感慨万千,脱口而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感叹时光如同这不停歇的溪水一般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然而,老子却微微一笑,轻声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眼中,水具有至善至柔的品德,它滋养世间万物却从不争功邀名,总是安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处,这种品性近乎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