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血脉封印

紫帝 观一叶的小五 2573 字 6天前

雷鸣跟随着三位长老一同来到了另一处石屋前。远远望去,便能瞧见这座石屋外站立着十几个身材魁梧、神情肃穆的石族勇士,他们宛如坚不可摧的堡垒一般,牢牢地守护着此处。毫无疑问,这里必然是石族的重要之地。

当雷鸣踏入石屋时,一股陈旧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光线昏暗,仅有几缕微弱的阳光透过狭小的窗口洒落在地上。雷鸣定睛一看,只见一张简陋的石床上躺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那老者面容憔悴,双目紧闭,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睡之中,始终无法苏醒过来。令人瞩目的是,在老者身旁竟放置着数百枚散发着淡淡光芒的灵石,这些灵石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般耀眼夺目。

三位长老缓缓走到床边,毕恭毕敬地向着床上的老者行了一个大礼。随后,大长老转过头来,面色凝重地对着雷鸣轻声说道:“这位便是我们石族的族长。”雷鸣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惊涛骇浪。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个昏睡不醒的老人。难以想象,如此虚弱不堪、生命垂危之人,竟是统领整个石族的族长!

看着族长那形如枯槁的模样,雷鸣心头暗自思忖道:“莫非族长如今这般状态,与石族的封印有关?”想到此处,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的疑惑愈发浓烈起来。

果然!大长老接着说道:“一千年前,天殿将我石族先祖驱逐到这边荒之地,为了以决后患防止我们族内出现强者,所以便在我们先祖的体内设下极其恶毒的封印,这种封印将我们石族人的境界永远的封锁在了渡劫境,无法突破,从那之后我们石族人只修炼到了渡劫境后期时就会血脉干枯而死,永远也结不成元婴,并且这种封印深藏血脉当中代代相传!”

说到此处,大长老已然沉浸于极度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那悲怆之情仿佛要将整个身躯都吞噬殆尽。而一旁的二长老与三长老,同样眼眶泛红,泪水在他们历经沧桑的眼眸中打转。此情此景,足以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这漫长的一千多年里,石族所承受的无尽折磨。

二长老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汹涌的情绪,接着缓缓开口道:“族长的修为境界已然臻至渡劫境后期,然而近几个月以来,他体内的气血却如同被抽干一般逐渐枯竭。如今,也唯有依靠珍贵的灵石,才能勉强维系住他那微弱的生机,但......”话未说完,二长老便无奈地摇了摇头,在场的众人心中皆是明了,使用灵石不过只是权宜之计,仅能短暂地延缓死亡的脚步罢了。一旦气血彻底耗尽,那么等待族长的唯有死路一条。

对于石族人而言,不踏上修炼之路或许还能安然无恙地度过一生。可一旦开始修炼并且境界提升至渡劫境,那么等待他们的便是注定的厄运——必死无疑!因为渡劫境的实力等同于术师中的元术师,这也就意味着石族永远不可能诞生出超越元术师级别的顶尖强者。

听闻此言,就连一向沉稳冷静的雷鸣也不禁大为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世间竟然存在如此诡异且强大的血脉封印,深深地烙印在了石族之人的基因深处。虽说他所修炼的《归藏经》中确实包含有一些能够封印境界的神奇法术,但像这般可以在血脉中世代传承、经久不衰的封印之力,却是难以做到的。

雷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全身的力量都汇聚起来一般。他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地走向床边。那张床榻之上躺着的正是身负重伤、生死未卜的族长。

雷鸣结出地印开启了地象图。这幅神秘的地象图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能量。

紧接着,雷鸣闭上双眼,集中精神,探出自己强大的神念,小心翼翼地朝着族长的身体内部探索而去。一旁的三位长老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并没有出手阻拦,因为此时此刻,雷鸣已然成为了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

雷鸣的神念如同灵动的游鱼,迅速穿梭进族长的体内。首先,它来到了神宫之处仔细探查,但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毕竟,石族乃是以修炼真气为主的五行修士,而且这位族长尚未修出元婴,因此,问题的关键很可能就藏于丹田之中。

于是,雷鸣的神念毫不犹豫地继续下行,向着丹田进发。当它终于抵达丹田时,眼前所见让雷鸣心头一震。只见族长的丹田周围环绕着一圈诡异的黑色符文,这些符文正不停地侵蚀着那颗原本应该光华璀璨的元丹。此时的元丹已经变得极为微小,仿佛风中残烛般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彻底消散。

见到如此情景,雷鸣心急如焚。他鼓起勇气,试图用自己的神念去接触那些可怕的黑色符文。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符文竟然像是从族长的血肉深处生长出来的一样,根深蒂固且源源不断。每当雷鸣抹去一部分符文,它们便会迅速再生,并再次紧紧地将元丹包裹起来,继续无情地侵蚀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雷鸣只觉得脑袋一阵嗡嗡作响,额头上青筋暴起,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根植于石族人血肉之中的神秘符文竟会如此难缠。这些符文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寄生虫一般,自打石族人出生之时,它们便如影随形地相伴左右。

待到石族人体内凝结出珍贵无比的元丹之际,这些隐藏在深处的符文便如同嗅到血腥味儿的鲨鱼,开始一点一点地蚕食着元丹所蕴含的精纯精气。长此以往下去,宿主的血气将会被逐渐吞噬殆尽,最终落得个枯竭身亡的凄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