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册封太子

她猜想他是去了三殿下那里,皇后突然来宣她入宫,他得好好与三殿下解释解释。不过,解释也没用,他这脚踏两只船的印象,是不好改变了。

果然,邵柏轩回来后一脸的愁容,显然三殿下那里的情况不容乐观。又过了几日,皇后又来召见司聪,却又不见司聪。短短月余之间,司聪被召见了三次,却一次皇后的面都未见着,这可令司聪彻底的失去了判断了。

转眼到了端午,帝后设宴大宴群臣,宫中歌舞升平好不热闹,宫外却血雨腥风惊心动魄。众人正沉浸在轻歌曼舞中,有内侍匆匆来报,说是二殿下在府中遇刺,伤势严重,性命攸关。

皇后一听立时便晕了过去,太医忙施针救治,等皇后醒来,不顾众人阻拦出宫去了皇子府。二殿下伤势颇为严重,熬了三日,终是撒手而去,皇后娘娘哭的死去活来,几次要追随儿子而去。

皇帝痛失一子,也是伤心不已,他是自私自利,他是心狠手辣,可那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养一只猫狗的还心疼上几日呢。

皇后按下伤痛,跪求皇帝追究真凶,一定要为儿子报仇雪恨,皇帝心知肚明,除了那两个儿子,谁还敢如此行事?

于是,一、三两个皇子狗咬狗,互相攀扯,谁也不可能承认是自己动的手,倒是扯出了不少不为人知的丑事。

他二人都抱着我不行你也别想的心态,把对方咬的死死的,今天你拿出一个证据来,明天他又挑出一个错处来,二殿下还没下葬呢,这俩人已是人尽皆知的恶贯满盈了。

更有外邦使臣上表,关于一切与这两位皇子有关的交际,全部要求停止,他们不相信这样德行欠亏,残害手足的人成为将来的天下之主。

怎么办?皇帝傻了眼,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让儿子们争,胜者方有坐拥天下的能力。可是争死了一个,那两个也坏了名声,他若是把皇位传给其中一个,天下人首先不允,他这王朝断难续存。

可是老二已死,剩下的几个孩子还小,他的身子骨并不如外界所知道的那般强壮,他有几次睡梦里昏睡不起,险些死了。若是他哪日突然离世,这天下非得大乱不可,那这江山,可就未必姓赵了。

不行,他得先立了太子,等局势稳定了再换一个也是一样的,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朝局,安抚外邦,免得有不轨之徒趁机行乱。

二殿下于一个月后下葬皇陵,皇帝封了他一个亲王的封号,以亲王礼制下葬。一、三两个皇子因罪行数不胜数,皇帝也无法包庇,判罪逐出皇族,贬为庶人,并终身监禁。

家眷不用说,都受了牵连,与其有关的朝臣等都受了牵连,或斩,或贬,或抄家流放。邵柏轩担惊受怕了一个月,每日早朝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被拖了出去,或是被罢黜,他的心就像被油煎了一般难熬。

邵柏轩瘦了一大圈,他是心惊肉跳的,不知是该喜,还是忧。喜的是当时备受争议,三殿下对他失去了信任,与他也断绝了来往,致使他逃过了这一劫。忧的是皇后娘娘如今虎视眈眈的不肯放过他,几次要求圣上处置了他,圣上都以证据不足给驳回了,可他明白,圣上未必能护他多久。

他觉得再这样熬下去自己非得熬疯了不可,这当口,皇帝又扔出一记炸雷。又到了中秋佳节,皇帝在这一日宣布了一件特大事件,立怡贵嫔的四殿下赵赢为太子,封怡贵嫔为怡贵妃。

整个大殿立时鸦雀无声,这也太令人意外了。怡贵嫔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为四殿下拉拢朝臣,六部之中皆有重要的职位已经成为了四殿下的追随者。在司聪那分来的银子大部分都用在了这上头。不过不是贿赂,而是用在了赈灾、修建河道,以及改变民生等重要的项目上。

四殿下宅心仁厚,心系百姓的声名逐渐远播,他自己与百姓们同吃同住,修堤筑坝,朴素简约,很是得了民心。故,朝堂上寂静了一瞬后,便有人山呼陛下英明,山呼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的。

皇帝倒是吃惊不小,他原以为怡贵嫔母家根基不深,她又是个老实本分的性子,四子也是沉默寡言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是这朝中的支持之声倒是不小,日后,怕是难驾驭了。

朝臣们都是这样,惯会见风使舵,一、三两位殿下的倒台也倒了一批官员,剩下的要么就是忠心于皇家的,不管是谁做了皇帝,他们都甘心效忠。要么就是胆小怕事的,从不敢站队的,这会儿皇帝都颁旨了,他们当然是毫无意见的同意了。

对于这件事,皇后并未表现出异议来,而是一直沉默不言,她就一个儿子还死了,只要不是另外两个,谁做了皇帝她都接受。

况且怡贵嫔,不,现在是怡贵妃了,一直对她恭敬有加,就是儿子封了太子,依然是谨小慎微,领着太子在她殿前跪了半个时辰,执意要认她这个皇后为母亲。

她还能说什么?她又能怪这一对母子吗?他们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了。自己的儿子没那个命,她以身入局,以儿子为诱饵,就是为了拉那两个皇子下马。她做了万全的准备,确保儿子的安全,可是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却丢了儿子的命,那两个皇子的暗卫就那么强吗?一波一波的杀都杀不完?

一定有人帮忙,她能想到的就是军中的人。她费尽心思挑拨离间,目的就是让诚毅侯与老三离了心,等计划成功了,她再笼络他为她效力,可是那个混蛋就是一根筋,人家老三都明说了不用他操心了,他还是多管闲事的找来帮手,这个仇,她不报不配为人母,更不配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