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佛老大兴六百年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有所牵绊的遁隐,如疾病缠身一样艰险。畜养仆人和妾室,吉利。

如果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七情六欲,显然是不合适归隐山林的。好比一个落发出家的僧人,如果还记挂着酒肉和美色,多半是个酒肉和尚、花花太岁,迟早要还俗。

当然,很多人会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朋友们,我们是得有多高深的道行,才能做到不拘泥形式而守本真呢?

我们如果不能做到返璞归真,就千万不要用酒肉穿肠过和大隐隐于朝,来为自己的口腹之欲和权力欲望找借口。

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会不知不觉侵蚀内心,让人们丧失道德是非,比毒鸡汤还要可怕。 吞灵剑主

如果我们仍然还有牵绊,怎么办?

人生在世,怎么可能完全没有牵绊?重点在于如何取舍,断舍离,是一种智慧。

大概从东汉末年开始,我们读中国历史的时候,似乎很少听到儒家这个词了。

真是奇怪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所谓的儒学家、经学家一直不绝于耳,就连皇帝也以善读儒家经典而自得。但是魏晋南北朝期间,突然之间,我们听到更多的是玄学,是隐士,是佛学,是禅机。

严格意义来说,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三千年,这个说法是不够准确的。

孔子之前的中国社会思想主流,能说是儒家的吗?就算勉强点头称是,那也是儒家生拉硬拽过来的。

有人会问:其他诸子百家为何不生拉硬拽?因为儒学理论要厚古薄今,要直言今不如昔,而其他学说却不必,所以他们缺乏生拉硬拽过来的动力。

就算儒家兴起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也未必就是独领风骚的思想流派!我们应该还记得,战国时代极盛的也许是黄老之学。

实际上,五千年中国文明,儒家思想起起伏伏,大约有五个兴盛时期。而吊诡的是,每一个儒家的兴盛时期,紧跟着的必然是漫长乱世。

儒家的第一个兴盛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其乱自不必言。

第二个在西汉末期,接踵而至的是王莽篡汉。而王莽这个一度堪称模范的儒生,从此被驱离出儒家队伍。

第三个,恰好发生于唐德宗时期,只不过影响极为有限。

第四个是两宋时期的程朱理学,很快便有了第二次衣冠南渡,南宋偏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