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会写诗的肌肉猛男(1)

大汉,霍去病正凝视着天幕,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痞笑,“辛弃疾?此人既因我得名,想必有着不凡的抱负,不知是否也如我当年,怀着壮志豪情,欲在这世间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保家卫国,扬威边疆。真想会他一会,看看他如何在那属于他的时代,续写与我有关的传奇。”

说罢,他抬头望向天幕深处,似在透过这奇异的景象,探寻辛弃疾所在的时空,那目光中满是期待与探究。

而南宋这边,辛赞抱着还年幼的孙子也在看天幕:“幼安,你跟祖父说说,你长大后想做个什么样的人?”

“保家卫国,拯救黎民百姓!”还没有人大腿高的小辛弃疾受祖父的影响,深深的把保家卫国的思想刻进了自己的血液中。他脸上满是坚毅的神情,眼里是志在必得的大志愿!

辛赞嘴唇哆嗦,未语泪先流:“好!祖父的好幼安,祖父支持你!即便未来遇到挫折,也请你不要放弃保卫国家、保卫百姓的夙愿。”

【刚开始他只是担任掌书记,主管文书。1162年,他奉命南下和南宋朝廷联络,返回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溃散的消息。为了替耿京报仇,他招募50骑兵捉拿张安国,50人袭击5万人的敌营,还成功擒拿张安国。任谁听了不说一句牛逼!社会你辛哥,人狠话不多,自此少年英雄辛弃疾一战成名】

【1162年,自带英雄光环的他正式踏入南宋政坛,在南通作签判,一个负责起草公文的本官。这一年,宋孝宗即位,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辛弃疾接连上述朝廷提出北伐的方法,但他的计策没有被采纳,因为他是从金朝统治区来到南宋的,并没有完全得到朝廷的信任】

“什么!?50 人袭击 5 万人敌营,还赢了!?这是什么绝世大战神!?”

仅仅只是一个呼吸的时间,视频的评论区就被历朝历代震惊的评论充释,大家无不惊叹于辛弃疾的强大。

特别是武将们,原本他们对天幕口中所说的“文人中最能打的”并没有什么概念,直到听到辛弃疾带着 50 人就敢硬刚 5 万人后瞬间头皮发麻,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吗?偏偏这姓辛的小子就干了!

宋孝宗也惊呆了,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他瞬间想起前不久辛弃疾确实给他递过折子,不过他都没看!瞬间觉得错过了十个亿,立马吩咐下人翻找起来,整个宫殿都因为辛弃疾的折子乱作一团。

【他一直都在地方担任小官,远离军务,与同是主战派的范邦彦是好友。范邦彦十分欣赏辛弃疾的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范氏知书达礼,陪伴在他身边,过着平静安乐的生活。1170年,宋孝宗召见了他,在北伐问题上,两人有着不小的分歧。辛弃疾认为北伐不能着急,应该稳扎稳打。不久后,他被调进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做司农寺主簿】

【从地方调到中央,也算是升迁了,但还是成天搞搞文字工作。辛弃疾挺郁闷,他的理想是做统兵将领,不是小文员。偏偏现实如此,他无奈又失落,只能写写词作,抒发自己的落寞。走在临安繁华的街道里,他写下着名《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看着天幕上涌现的辛弃疾的词句,众多文人一顿,瞬间被他笔下的这种寻觅与等待,在喧嚣中坚守的孤独所震撼到。

这首词让柳永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感慨万分,原来在这世间,还有人能如此深刻地理解这种情感,能将这一份执着与失落描绘得如此细腻动人。

友人见柳永若有所思,便打趣道:“耆卿兄,此词可是触动了你那多情的心弦呀?”

柳永微微一笑,回答道:“辛幼安此词,确有独到之处,其景之盛,情之深,令人难以忘怀啊。”说罢,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心中却仍在回味着那首《青玉案·元夕》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

【1172年,他被派到滁州做知州,这是他第一次做地方长官。然而,当时的滁州由于地处抗金前线,已是一片荒凉。随后,他下令减免税赋,稳定农业,扶持商业等一系列措施,政绩卓越,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却没想到,两年后被调任东安抚司参议官,又是一个闲散小官】

【辛哥很无奈,他登上赏心亭,写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痛惜自己满怀壮志,却老大无成。1175年,36岁的辛弃疾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升任江西提点刑狱,前去讨伐江西湖南一带走私茶叶的茶寇。这是他第一次接手南宋军队,不到三个月时间就解决了茶寇问题。平定茶商之乱后,辛弃疾又又又被调去搞文字工作了】

“此子之才,若能驰骋沙场,必能建不世之功,奈何竟被拘于此等文职,实乃大材小用!”赵匡胤忍不住慨然长叹。他目睹辛弃疾搁下手中笔,步出室外,秋风萧瑟,吹动他的衣袂。辛弃疾遥望着北方,那是沦陷的故土,他的拳头紧握,关节泛白。

“想朕当年,亦是执剑立马,荡平诸方势力,方奠定大宋根基。此子之志,一如朕当年对这锦绣山河的抱负,却遭如此境遇,实在可叹。”赵匡胤面露不忍与惋惜。

赵匡胤无奈地摇头,他想伸手触碰那天幕中的辛弃疾,却只抓到一片虚无。“朕虽为大宋开国之君,却也无力改变这后世局面,唯有望着这后生在无奈中借酒消愁,实在可悲可叹。”言罢,赵匡胤亦取来一杯酒,向着天幕中的辛弃疾遥遥一举,而后一饮而尽,与他共品这壮志难伸的苦涩。

【虽说升职了,但他很痛苦,何以解忧?唯有写词,他写:“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从29岁到42岁,13年间调换了14任官职,都是因为朝廷对他不信任,当真是可惜了辛弃疾高强的武艺和过人的谋略】

大汉,霍去病正凝视着天幕,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痞笑,“辛弃疾?此人既因我得名,想必有着不凡的抱负,不知是否也如我当年,怀着壮志豪情,欲在这世间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保家卫国,扬威边疆。真想会他一会,看看他如何在那属于他的时代,续写与我有关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