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林甫为人奸诈,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就指的是他。
他在任后期,大权独揽,大肆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防止地方大员进入朝廷为相,他鼓动唐玄宗大肆重用胡人为节度使,称这些胡人都对大唐忠心耿耿,特别是安禄山!
大唐的一代名将,更是有着军事家头衔的王忠嗣,因为拒绝安禄山的拉拢,向唐玄宗举报安禄山有反心,结果被李林甫和安禄山一起诬陷,最终被贬官,暴毙!
要知道,现代人评价军事家的条件可比名将要困难得多。
几乎所有的军事家,都可称之为名将,但并不是所有的名将能称为军事家。
凡是军事家要么有兵法传世,要么就是有独到的军事思想传承后世。
而王忠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大破奚、契丹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大破吐蕃,威震诸夷。
他在边疆的一系列政策,极大的保证了边疆的稳定,同时他还未后世留下了《平戎十八策》《平定诸蕃奏》,这些都是他军事思想的体现。
他坐镇边疆的时期,是玄宗朝边疆最为安定的时期!
而且,他还是李隆基养大的,关系不可谓不亲密,但就这样没了!
反倒是那安禄山,都已经起兵了,消息传递到长安,李隆基还在以为是有人又在污蔑安禄山。
那么,这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为啥会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呢?
这要从两种制度的区别说起。
府兵制,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不用发工资。
明朝朱元璋推行的军户制度,其实就是借鉴的唐初府兵制。
但府兵制的前提是均田制,有田地,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就极为强悍。
然而,唐宋,乃至历朝都一样,随着王朝的越发稳定和发展,土地兼并的速度也在越来越快。
均田制这个基础被破坏了,府兵制自然也就跟着被破坏了。
募兵制就是职业军人,不用种地,靠领军饷生活。
所以,在唐玄宗时期,府兵制转向募兵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