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魏帝曹丕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一起攻打刘封,作为刘封的部下,申仪背叛刘封,致使刘封兵败逃回成都,最后被刘备赐死。
申仪被曹丕任命为任魏兴太守,封侯,驻于洵口。
申仪与孟达属于同一类人,他先是叛曹操归降刘备,后又叛刘备归降魏国,都是反复无常之人。
他们这种人,为了自身和家族利益的考虑,会在不同势力之间摇摆,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和权力。
他们又在同一个地区,申仪认为,以他的家世、资历、功劳,都要略强于孟达,待遇理应高于孟达。
而曹丕却把孟达树立为典型,职位、爵位都在申仪之上。
要说申仪没有想法,肯定是不可能的。
上次曹丕五路大军伐蜀,申仪作为孟达的手下,参与攻打汉中郡。
一路上,孟获拖沓不前,最后曹真孤掌难鸣,只能退兵。
申仪看出孟达是故意驻足不前,马上写信上报朝廷,密告孟达私通蜀汉,但曹丕却不相信。
当时曹丕刚把孟达树为典型,高官厚禄拉拢。
结果孟达却私通蜀汉,这是在打曹丕的脸!
曹丕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就算孟达是真的私通蜀汉,脚踏两只船,他也要办成是假的,何况孟达只是在保存实力。
申仪上告孟达没有结果,反而遭到曹丕的训斥,心里的怨念可不小!
他一直在监视孟达,想要抓住他私通蜀汉的证据。
申仪和孟达是同一类人,很多思维是相通的,他很快察觉到了孟达的异常。
他的直觉告诉他,孟达这次肯定要反叛,甚至有可能是归顺孙权。
但他无论如何找不到证据,他也没有坐等孟达反叛。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申仪告密的事情,孟达早已经知道了,两人相互提防,势同水火。
孟获一旦反叛成功,第一个要杀的,肯定是申仪,因为魏兴郡,刚好挡在蜀汉与孟达的通道上。
申仪为了自保,不得不提前准备,他悄悄把军队驻扎在蜀军前往上庸的必经之路上,阻断蜀军对孟获的接应。
申仪还在努力寻找孟达反叛的证据,证据却送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