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尽管如此,对魏军而言,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他们已经半个月没有住过屋子了,在经过简单的清理后,这群士兵就迫不及待挤进那些废弃的屋子里。
当然一个小镇是无法容纳这一万多大军的(有一部分士兵在沿途运粮没有跟上),所以还是有不少辅兵在外扎营,曹真让士兵们去搜索一下镇子里有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可惜翻找了半天一无所获,很显然镇子废弃之前,这里的居民已经认真打扫了所有的角落,如果不是房子带不走,他们大约也会带走房子。
曹真就这么在一间屋子里重新展开地图,按照地图上的显示,当他抵达这里的时候,意味着已经走了全程三分之一的道路——这让他因为休息而产生的放松感顿时荡然无存。毕竟按照最早的计划,他只需要十天就可以穿过子午谷,但是前几天下雨的时候他就把这个时限拉长到了二十天,但结合今天的情况,就算后面一切顺利,穿过子午谷也要一个月。
过长的行军时间会带来过长的变故,倘若蜀汉有探子在长安附近,只怕已经察觉到了他的行军——为了保证大军的粮草,后方不断有民夫向蓝田县运粮,只要有心人多跟踪一下,就能发现这些粮食都被运往子午谷的谷口。
事实上他已经对自己的计划没那么有信心了——沿途赶路的损耗不仅体现在时间的浪费上面,士兵们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糟糕,如今只从外貌上看这群士兵的话已经分不出谁是战兵谁是辅兵了,而且随军的马匹也大量折损——崎岖的山路不仅对人是折磨,对马同样是折磨,不少马匹因为马腿受损而不得不杀掉。
出发时候曹真就考虑到山地不宜骑兵大军行军,不过还是带上了五百骑兵和一千匹挽马,以确保大军的机动性,如今挽马已经折损过半,战马得到了最精心的照顾,却还是折损了一百多匹,这些死去的马都变成了干粮,而它们坨运的货物则转移到了辅兵身上,为了保证行军效率,战兵们也要背着铠甲分担辅兵压力,反正所有人都明白蜀军不可能深入子午谷来阻挡他们的进攻,那就把蜀军来袭的可能从日常工作中划掉呗。
然而汉军对魏军的行动并非一无所知。海棠文学
早在魏军前往长安集结的时候,汉军的探子就察觉到了他们的动向——当然由于这个时代的军事侦查系统还很粗糙,所以化妆成了流民的汉军探子也不可能明目张胆跑去长安刺探情报,他们只是根据军队行进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判断有大军往长安集结,并尝试传递这样的情报。
等到曹真率军前往子午谷的时候,这些探子开始修正自己的情报,但是他们判断不出对方的目的,只知道有更多的粮食运往蓝田县方向(实际是杜陵县),由于公开出现在魏军视野的流民会被抓去军屯或者当成探子直接处死,所以这些探子也不能太过激进刺探情报。不过他们收集到的情报送到诸葛亮处后,丞相还是判断出魏军想要走子午谷偷袭汉中。
这个消息火速被送往汉中方向,通知当地休整并警戒的赵云。魏延也收到了相关消息,并开始带领本部兵马前往汉中(接替他充当廖立的后援的则是高翔,而接替高翔驻守柳城的则是关兴),虽然不清楚魏军领将是谁,又带领了多少军队,不过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魏延都相信既然魏军如此小心,又有如此规模的运粮队伍,这必然是一支不可轻辱的大军。
甚至魏延在收到消息后坚定地相信这是魏军在陇西战败后为了洗刷耻辱并打破僵局的奋力一搏,对方统兵大将必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类型,考虑到长安的镇守人员已经变成了司马懿,他有理由相信这支军队是由曹真带领的——星夜带着本部兵马抵达汉中的魏延只跟赵云打了个招呼就前往成固县,并开始整军备战。
尽管还不知晓对对方的情况,但是并不妨碍魏延开始给士兵们鼓舞士气,作为昔日汉中太守(北伐时候魏延已经被升为凉州刺史),魏延非常了解汉中的地形,他一边派遣各种哨探观察魏军动向,一边鼓舞汉中驻军的士气。这里的士兵除了一部分当地驻军外就是赵云、邓芝带回的偏师人马,再来就是魏延本部,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六千人,还要分布在几个郡县中,如果真的据城而守,放任魏军出谷后站稳脚跟只怕会被各个击破,所以魏延打算集中兵力把魏军堵在子午谷里让他出不来。
赵云虽然资历比魏延老一些,但是两人的职务情况比较复杂,不存在谁指挥谁的情况,好在赵云脾气好,面临魏军来袭的情况他也没有争谁是主将的问题(本来按照诸葛亮的要求魏延是来支援赵云的),而是让更熟悉汉中情况的魏延调度,后者也毫不客气,一边组织各郡县收拢民众坚壁清野,一边在汉中险要位置布置兵马,准备趁着魏军刚出子午谷立足未稳的时候予以迎头痛击。
当邓芝带着军需前往支援魏延的时候,这位镇北将军正在对集结起来的郡兵们讲话:“尽管敌情不明,但魏狗最终会走出子午谷,他们魏庭精挑细选的来报仇的强军,我们要做好对方全员披甲的并有骑兵的准备,我们虽然人数较少,但我们占有地利,魏军绝不可能比我们更熟悉这里的地形,我们会把他们堵在子午谷口,让他们进退不得!魏狗已经在陇右失败过一次,他们就还会在汉中失败第二次!我们不但要把这些魏狗打的满地找牙,还要顺着他们修好的来路打到长安去,跟丞相汇合,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魏将军还念着他的子午谷奇谋呢!”邓芝忍不住对身边的亲兵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