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回报

所以蒋滇跳起来的时候对方并不惊奇,而是故作沉稳地说道:“挚兄有所不知,这汉军富饶,又有其先帝赐予的高产粮食,昔日我等只是听闻,不过今年我等也获得一些良种照着汉军模样种地,不日将有产出,届时这凉州的粮食便会丰收,到时候便不会再从外运粮食,反倒有可能对外出售。到时候挚兄的商队就莫要再带粮食来了,又沉又不赚钱,怕是还要折本出售。不若多带一些丝织,比如襄邑织锦在外名声不逊于蜀锦,若是带来贩卖去西域,亦可获利。”

蒋滇应和了两声,心里却泛出了滔天巨浪。他深知若凉州真如对方所言那般粮食充足且即将丰收,那魏军所面临的局势将极为严峻。以往魏军凭借对汉军缺粮的判断而采取守势,如今这一优势荡然无存。蒋滇意识到必须尽快将这一消息传递回长安,让朝廷重新评估局势并制定对策。在又聊了几句后他寻了个由头匆匆告别阎家子弟,立即赶回商队,与校事官交流这件事后便做出一个决定,要尽快将这个消息传回长安。

但最终蒋滇想起司马懿临行前曾经叮嘱过他,凡事要用眼睛去确认,而不是捕风捉影听着别人说两句就信。

于是压力来到了商队里的校事人员身上,蒋滇要求他们重复上一次那种借助走街串巷贩卖商品的渗透行动,可惜校事人员只尝试了一下就纷纷回报无法达成——如今冀县的所有商业活动都被要求在商业区进行,外出贩卖商品需要专门的从业许可证,这种许可证是汉军发放的,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做保手续,只有本地人才拿得出。

为了避免引起汉军的注意,校事人员们只好老老实实把自己带来的商品在商业区卖掉——如果不考虑情报收集工作而是只考虑便利程度的话,蒋滇也承认这种方法更有效率。不过对于情报人员就太不友善了。

焦急万分的蒋滇最终决定以游览的名义请求阎家子弟带着商队中的长安世家子弟们出门转转,此时正是五月,正值暮春时节,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踏青的好时候。世家子弟们在得知当地大户为了迎接他们专门组织了户外活动后也不再嘲笑当地人是土包子,而是身着华丽的服饰带上侍从欣然赴约。

这种集体活动自然是瞒不住当地的汉军的,不过阎家与汉军交好,做了简单的报备后汉军也没有阻拦的意思,于是几名校事人员以蒋滇随从的身份混进队伍,又趁着队伍散乱四下散开。

尽管辨认不出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作物,但是探子们依然看到不少田间的庄稼长势确实喜人,往来的农户面色红润,显然平日里并不缺少粮食。

最勇敢的一名探子甚至摸到了一处魏军民夫的居住地——由于过去的日子里魏军民夫表现良好,看管他们的汉军也被慢慢撤去,尽管依然有俘虏的身份,不过他们现在的处境更类似于迁徙到此地的外来户,甚至已经有勤快的魏军民夫受到当地村民的喜爱,要招赘为婿了。

所以在探子看来他是潜入一个青壮较多的村子,大部分青壮都在田间干活,而且还会有人来给他们送餐(农忙时节,即使是一般的农户中午也会吃点粗饼一类的饭食,以免干活没力气),而且从劳动积极性上看,这些青壮明显比魏国的屯田客更有活力,探子远远看着他们的样子,怀疑这些青壮战时若是被征兆,就算不能充当战兵,至少也是很好的辅兵或者民夫。

至于被派去寻找汉军军营的探子,在茫然搜索了半天没有发现后目标(北伐军驻军主要在上邽、柳城、街亭以及金城、武都方向,冀县附近只有保持秩序的少量汉军,且散落在各地),倒是两次差点被巡逻的汉军发现。于是他发挥想象力,在自己的情报中写自己找到了汉军军营,并看到一辆辆满载粮食的马车不断驶入当中,看守的蜀军士兵神情轻松,并没有丝毫担忧粮食短缺的样子,显然蜀军仓廪充实,不可小觑。

最终汇总完消息的蒋滇彻底心凉了,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将这些确切的消息送回长安。但显然世家子弟们并不在乎什么军情(蒋滇也不敢告诉这帮嘴上没有把门的子弟自己的真正任务),他们更关心冀来几天还有什么新的商品从西域贩来(虽然按照当时的交通速度,这是不可能的)。于是蒋滇只好借助“要把西瓜尽快送去长安”的名义让一小部分校事人员与自己一起骑快马返程,剩下的校事官则和挚家管事一起等那些小少爷们玩够了再带着商队回去。

司马懿是三天后才接到这个消息的。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蒋滇带人一人三马才把这个宝贵情报(以及西瓜)带回了长安,然后又请骠骑将军尽快决定,自己好向洛阳的兄长报送信息。

这种做法自然引起了司马懿的不快。事实上他听到蒋滇的进言的时候很想把这个家伙赶出去,但最终还是耐着性子又询问了一些凉州的情况,最后又规劝这个想要进步的年轻人不要本末倒置,身为臣子身负探查凉州军情之重任,怎可因区区几个西瓜而如此大费周章,还匆匆折返呢?

可惜蒋滇早已准备了一套完美的说辞:“骠骑将军容禀,此西瓜并非寻常之物,乃是来自西域,陛下从未尝过。下官以为,身为臣子,若得稀世珍宝,理当尽快进献陛下,此乃臣子忠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