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后方

“还在熬油灯呢?”

大门口传来了一个年迈的声音,正忙活着的青年闻声抬起头,看到了一个形象不修边幅的老头。青年的表情有几分惊喜,正打算关掉设备迎上去,却被老头坚定地摆手止住了。

“继续干你的事,今天算不完你怕是不会躺下吧。”

青年在停下和继续之间摇摆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坐下来投入到他的稿纸中。

这位青年正是布拉格,大半年前还是被关在雪之国矿场里的劳改犯,如今却能坐在雪之国条件最好的研究院里搞试验,落差之大,真可以说得上是传奇人物了。

晖非常重视对科技树的攀登,海纳百川般吸收了不少人才。由于一开始他们的人才过于匮乏,而一对一的考核又太没效率,于是就有了最基础的选拔机制,那就是,考试。科研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干的,能登上顶峰的人各式各样,但基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说数学比较好。数学考验一个人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几乎是每个科研人员的必备技能。

不过大费周章地考一场试却只吸收科研人才又有点太浪费了,所以他们又加上了语言类的考试,意在筛选出一些能进行地区管理的人才。后来他们又在推行时发现,有些手艺人一辈子大字不识,可干起活来却又快又好,比一些识字的人强多了。这是经验加持,可不是文化水平能武断决定的。为了适应现实,考试的门类逐步增加,考题也从单调的书面试卷增加到书面和实操共存。只要能在不同的门类里拿到名次,考生就能被优先安排到适合的岗位,还有奖金可以拿,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所以大家的积极性一般都很高。

布拉格是第一批入选的考生。每个地区的头次大摸底都是不收费的,布拉格凭本事考出了数学地区第一的成绩,据说还惊动了高层的人物,因为他的分数高的吓人,似乎连历史最高分也一并拿下了。当时有好几个其他地区的科研大佬想要抢人,但最后拍板的却是人群里看上去最年轻的人。扉间大人询问了他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后,就把他介绍给了一个研究材料的大佬。布拉格至今也没想明白自己的研究到底为什么能和材料扯上关系,他明明只是好奇穿过宝石的光芒为什么会变得不一样而已。

由于在矿洞里留下的毛病,布拉格对他人的视线很敏感,有老师在身边坐着,他就怎么也没法进入专心致志的状态,为此还写错了好几个数字,最后他还是放下了笔,转头对上他那收下他后就基本没露面的老师。

“老师,晚上好。”

“都快天亮了,还晚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