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帝微微点头,心中对太子的回答还算满意。接着,他又问太尉武三想:“太尉,你是朝中武将之首,你认为呢?”
武三想沉思片刻后说道:“幽州军之所以善战,是因为陛下留在幽州的官吏都颇有能力,例如孔亮、李牧、狄英等人才,一切都是陛下圣明,龙威所致必然战无不胜。”
夏帝听完,嘴角微微一抽,心中暗道:“这个武三想更会说,太子好歹还夸了一下高羽能用兵,太尉则是把原因都归结于我派给幽州的官吏有能力,直接把高羽的作用归零了。”
夏帝随后看向丞相刘千秋,说道:“丞相,你怎么看?”
刘千秋微微躬身,说道:“臣曾与燕王殿下聊到过此事,燕王殿下说军事是政治的继续,而经济则是政治的基础。臣以为幽州军之所以能征善战,得益于燕王在幽州的改革。经济繁荣使得幽州百姓富足,综合实力提高,每战粮草军械后勤都能够充分保障,能够支撑起战争的巨大消耗。另外幽州富足,人口大量流入,也为幽州军提供了大量的兵员。如此有钱、有粮、有兵,那么肯定是战无不胜。”
刘千秋作为文官之首,丞相之位,他的分析是从宏观上来看。夏帝心中暗自赞叹,丞相的分析确实有道理。然而,他心里着急啊,怎么没有一个人往骑兵和战马上扯,自己急着买马呢。于是,他又看向御史大夫商容,问道:“御史大夫,你有何见解?”
谁知道商容走出来说道:“陛下,老臣没想好,不知道该说什么,让其他大人先说吧。”
夏帝一脸无语,心中暗骂:“你个老登,你是没想好吗?你是琢磨不出我的意思,想静观其变!”
就在夏帝想着该怎么办的时候,大将军霍武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抛开之前所有大人说经济繁荣和幽州人才济济的原因外,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幽州军的装备问题。要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将领,如果没有勇猛善战的军队,那也是不行的。而且燕王殿下最擅长出奇兵,奇兵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快,必须要有足够的机动性。燕军中骑兵的配备比例是我大夏军中最高的,这正符合了燕王殿下用兵用奇用快的风格。所以臣以为,幽州军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得益于燕王殿下和幽州军之间的珠联璧合。”
夏帝那个高兴啊,终于有人说马的事了,赶紧说道:“我大夏军中骑兵数量本就少,而且这几年完颜人对马匹的封锁加强,我军骑兵的马匹都开始出现老化,朕想着能不能搞来一批好马,一来作为骑兵之用,二来改良中原马匹的种性,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武三想和高纬对视了一眼,武三想首先站出来说:“陛下此事难办,我大夏周边,只有完颜部的塞外良马最好,西项族的马都落了下成。可是我们如果一次购买大量马匹,且不说完颜人坐地起价,即便拿钱也怕完颜人不卖给我们。”
太子高纬听完兴奋地站了出来说道:“父皇,儿臣有个办法,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难题。”
夏帝眼中精光一闪,殿中众人也是惊奇地投来目光。他们都期待着太子能提出一个好的办法。
太子高纬接着说道:“父皇可以下旨,让四弟把幽州骑兵的战马全部送过来,这样不就行了?”
夏帝本来以为高纬真有什么好办法,可没想到是这么一个馊主意。武三想则是一脸懵逼,心中暗道:“这什么人啊,说话不过脑子,你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御史大夫商容则是站了出来道:“太子殿下,你把幽州的战马全部要过来,且不说燕王殿下会不会给,就算给了,万一外族进犯,幽州怎么办?”
高纬的注意力完全不在后面那句 “幽州怎么办” 上,他只记住了高羽会不会给的问题,接着说道:“父皇,你如果亲自下旨,燕王都不肯交出战马,说明燕王是养寇自重,蓄意谋反。”
这话说完,所有人都像看白痴一样看着高纬。他们心中都在想,太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丞相刘千秋本来还想替高羽说话,可是听完太子的话,他觉得自己没必要开口了。
果然,夏帝大怒道:“太子,你何时才能把你的心思用在治国上,一天天净琢磨争权夺利之事,你太令朕失望了。你给我滚回东宫,面壁思过三个月,三个月内敢踏出东宫半步,朕打断你的狗腿!”
夏帝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今天在朝堂上发怒还是第一次,也不怪别的,是因为太子高纬太令他失望了。
高纬急忙磕头认错:“父皇息怒,儿臣知错了,儿臣这就回东宫面壁思过。”
武三想和太子党的众人也是赶紧帮忙求情:“陛下息怒,太子殿下只是一时糊涂,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夏帝还是不准:“都别求情了,朕意已决。”
高纬只好灰溜溜地回了东宫面壁思过去了。
朝堂之上的气氛变得十分凝重,众臣都不敢说话,生怕触怒了皇帝。夏帝坐在龙椅上,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望。他深知太子的性格弱点,但又希望他能够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
夏帝看着下方的群臣,缓缓说道:“朕今日提出这个问题,并非只是为了探讨燕王为何战无不胜,更是为了我大夏的未来。如今,马匹短缺已经成为我军的一大难题,若不能解决,必将影响我大夏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安全。”
群臣们纷纷低下头,思考着皇帝的话。他们知道,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高纬此话说得极为巧妙,将燕军善战的原因归结于高羽能带兵和幽州百姓尚武,这样既肯定了高羽的能力,又将高羽的能力限定在用兵上,毕竟太子可不是只会用兵就能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