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在莫斯科无处不在,同样的作战战术,协约国士兵要使用无数遍。苏军从隐秘的地道、地下室不断冒头,他们手中简陋的武器在这一刻爆发出惊人的杀伤力,对协约国士兵造成很大的威胁。幸好,轰炸机将建筑物炸塌了,不然更难打。
为此,协约国军只得用坦克开路,从四面一步步蚕食。为了对付更深的地下工业区,伊班牙-高卢军工部紧急空运好几种地下探测设备,辅助军队探测苏军工业区的位置。
协约国找到出口,一般好投下大量的炮弹,直接将通道口周围炸塌,顺着地下通道继续炸,无需进去打地下战。
虽然苏军的阻击效果还是很明显,但地道口发现越多,失守越快,包围圈也越来越小,想通过以小博大的战术慢慢失效。
莫斯科的巷战打得很激烈,而朱可夫带着大部队,利用晚上行军,来到了莫扎伊斯克附近,准备从奥金佐夫打开缺口,带着大部队进去。
可是,当他准备执行计划的时候,斯塔林给他发来电报,要求停止行动,保留生力军,作为反击力量。
斯塔林的解释很简单,莫斯科无法提供更多的容身之所,物资短缺,地下通道大部分失守,再进来几十万军队,那也是羊入虎口。
朱可夫没办法,只好停在莫扎伊斯克,打造维亚济马-莫扎伊斯克-勒热夫-卢卡加防御圈,用好剩下的一百万人。其实,朱可夫想反击,还需要靠偷袭,因为没有多少火炮可用。
莫斯科巷战第三天,主城的作战的协约国兵力达到一百万。如多的兵力,将苏军压缩到莫斯科河两岸500平方公里的地方。
8月15日,布劳希奇和古铁雷斯商议后,决定改变战术,采用伦敦战役模式,大分割,小收割。这样的战术,可能袭击牺牲概率大增,但能快速找到更大的通道口和地下工业区。
四方八面,以各个坦克师为主,沿主干道进行分割。在执行战术过程中,如果遭到袭击,由侧翼部队进行反击。
8月16日,从伏尔加河赶来的南方集团群两个集团军加入巷战,让协约国有更多的兵力执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