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四川方言中,青蛙为啥叫“切猫儿”?

蟾蜍的方言称谓癞蛤蟆或癞疙宝,或来自于它的外形有许多疙瘩。

青蛙的方言称谓,不限于“切qie猫儿”,还有“客kê妈子”、“克kê麻儿”、“蛴qi蟆”、“蜞qi蟆”等各种同音或近音表达,一些地方有词尾“儿”或“子”,一些地方没有词尾。

川东北还有专门的“蛴蟆节”。正月十四送蛴蟆,在川东北部分农村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在明末清初,南充西充河流域一带战乱不已,瘟疫流行。一天,一位高人到来,给当地老百姓指点迷津,说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要把“蛴蟆瘟”送走,瘟疫才会离开。当天是正月十四,当晚村民举行了送“蛴蟆瘟”活动,以祈福消灾佑平安。从此每年正月十四晚,西充河流域都要举行送“蛴蟆瘟”活动,并且这一活动逐渐演变为风靡西充河流域一带山乡民众的地方性节日——蛴蟆节。

青蛙前述的那些方言称谓,应该都是来源于“鼁蟆”。当然,青蛙还有田鸡、青拐子等其他称谓,与本文讨论无关,略过。

鼁:《广韵》丘据切《集韵》丘据切,??音?。《尔雅·释鱼》鼁,蟾诸。《郭注》似鰕蟇,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疏》鼁,一名蟾诸。

蛙的古字为?/鼃。?【集韵】【正韵】古文蛙字。【说文】虾蟇也。【玉篇】?同鼃。

即古文中,用“鼁qù”表示蟾蜍,用“鼃wā”表示青蛙。“鼁”和“鼃”字非常相似,都是形声字,上面表音,下面表义,间接说明它们是同类动物。

所以普通话中,蛤蟆(há má)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蟆:《唐韵》莫霞切《集韵》《韵会》《正韵》谟加切,??音麻。《说文》虾蟆也。

四川方言中,蟾蜍叫癞蛤蟆或癞疙宝。蛤蟆一词,基本给到了蟾蜍头上。而青蛙,或许过去四川民间就称为“鼁qù蟆má”?(无文献资料佐证)

那么,包括“切猫ㄦ”、“客妈子”、“克麻儿”、“蛴蟆”、“蜞蟆”等,不考虑词尾,第二字的本字为“蟆”má字,而“猫”、“妈”、“麻”等都是借音,包括“*猫ㄦ”实际为mer音,“蟆”儿化也为mer音。

再来看首字“鼁”字,“去”就是声旁,“鼁”普通话音qù。“去qù”在四川方言就有各种发音如“qie”、“qi”、“kê”等,笔者没学过音韵学,只能类推“鼁qù”在四川方言也有了“qie”、“qi”、“kê”等发音,于是“鼁蟆”在四川方言口语中有了“切猫ㄦ”、“客妈子”、“克麻儿”、“蛴蟆”、“蜞蟆”等各种借音表达。

加上“鼁”这个字本来就难写,在古代会写的人恐怕也不多。时间长了,有时需要书写时,“鼁蟆”有了“切猫ㄦ”、“客妈子”、“克麻儿”、“蛴蟆”、“蜞蟆”等各种各样写法,和青蛙的幼体“蝌蚪”的各种方言称谓有一拼。

以上无史料文献支撑,仅为个人依据相关文字发音简单推测,仅作为方言爱好者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