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敲响警钟

推动很多事情进行的根本就是利益。

以工代赈的本质是朝廷雇佣百姓做工干活,搞一些基础建设,以此来拉动内需。

可在这个时代,很多人的传统观念固化,认为百姓做工,这本身就是他们应该服的劳役,凭什么给钱?

于是,这部分工钱就到了官员们口袋。

而且只要是做工程,有拨款就避免不了存在贪腐的问题。

这也给关宁提了个醒,接下来他要更大规模的搞基建,像什么兴修水利,开挖运河,架桥修路等都要开始。

必须要把警钟敲响!

关宁觉得有必要搞一个杀鸡儆猴!

都是过来人,说这里面没有猫腻他都不相信……

关宁看着手中的折子。

这是宜州州牧李福提前准备的。

如果这个时代有网红这个词,那么李福就是网红官员。

推行新式科举前夕,关宁将各州主官召至上京,李福大放异彩。

他提出的农庄法已在全国推广开,这个类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百姓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收成,也为国家增长了税收。

李福主政的宜州,上缴国库的税收连年上涨。

这是个人才。

是一个懂变通的官员。

见得以工代赈实施,他又敏锐的抢占先机,想为宜州争取机会。

这个方案做的很详细,基本是标准模板。

有详细施工方案,还有绘图,还有详细预算,包括要用到多少钱,要用到多少劳工,预计工期多长时间,甚至连预计功效,惠济多少良田,提升多少亩产都有……

这些可没有人教过他。

“这是你自己做的?”

“是臣跟下属官员一块做的。”

李福问道:“您看怎么样?”

“你这可是个大工程,所需费用太多。”

关宁开口道:“直接贯通整个宜州,引沧江水,绕过上京,可跟澜运河连接……这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

“所以工期定为了三年!”

李福开口道:“此运河修成,就可引南水至北,惠济何止万民?”

“还能真正加强南北两地联系,好处巨大啊!”

“就是花的钱有点多。”

李福低沉道:“整个工程下来,需要近千万两。”

“近千万两?”

这个数字把在场官员都吓了一跳。

“不过这笔钱,我们地方也会出三成到四成,朝廷再拨付短缺,这工程是随干随需,现在看来是一大笔开支,但到第三年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压力,只要修成都是值得的。”

李福急切的说着。

能不能成,就看这一次了,他知道也只有陛下能有这么大的气魄来做这件事情。

关宁都有些佩服李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