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咸阳宫那庄严肃穆的殿堂之中,阳光透过巍峨的宫檐倾洒而下,映照在金砖玉阶之上,熠熠生辉。经过层层严苛筛选与众位大臣不辞辛劳的考核,最终,共有一十八名大秦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功来到了科举考试最为关键、也最为荣耀的最后一关——殿试关卡。
“吾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整齐而洪亮的参拜声在咸阳宫中回荡,这一十八名考生,他们身着崭新的儒服,身姿挺拔,面容或坚毅或儒雅,但相同的是,眼中皆闪烁着对今日殿试的期待与敬畏。他们鱼贯而入,队列齐整,每一步都迈得沉稳有力,仿佛带着大秦的未来与希望。
“吾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呼声再次响起,声波在宫殿的墙壁间来回撞击,久久不散。
随着殿试的正式开启,咸阳宫的气氛愈发凝重起来。这一十八名考生陆续来到宫殿中央,向着高高在上的嬴政虔诚参拜。嬴政端坐在那雕龙画凤的御座之上,头戴冕旒,身着黑色绣金龙袍,十二旒的冕旒随着他轻微的动作轻轻晃动,遮挡住了他部分面容,却更增添了几分威严与神秘。
“诸君平身!诸君均为天纵之才,寡人得诸君实乃天佑大秦!”
嬴政的声音低沉而雄浑,如洪钟般响彻整个宫殿。他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缓缓扫过这一十八名考生,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期待。在他的眼中,这些年轻的面孔犹如大秦未来的璀璨星辰,是他构建千秋霸业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今日的殿试,寡人只有一个题目,那便是何以为战!”
嬴政的这一问题出口,仿若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整个咸阳宫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别说是那些考生们,就算是在场的众多久历官场、经验丰富的官员们也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疑惑的眼神,皆搞不清楚嬴政为何会出如此深邃而宏大的问题。
似乎为了争抢这殿试头名的无上荣耀,嬴政这边刚刚说出题目,那一十八名考生中的数人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引经据典地讲解起来。
只见他们摇头晃脑,滔滔不绝,一人说道:“陛下,臣以为战者,当以兵强马壮为基。古之贤君,皆重视军备,如商汤之伐夏桀,武王之伐纣,皆因兵精将勇,方能成就大业。故我大秦欲战而胜之,必先广积粮草,精练士卒,使我大秦之师横行于天下。”
另一人紧接着道:“陛下,臣觉得战亦需谋略。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若能以奇谋制敌,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战之至高境界。”
还有人朗声道:“陛下,民心亦为战之关键。昔者,舜帝得民心而天下归之,桀纣失民心而身死国灭。我大秦若能使百姓安居乐业,民心所向,则战无不胜。”他们引述着历史典故与兵家名言,言辞恳切,条理清晰,讲解虽不乏精彩之处,然细细品味,却实在是有些中庸,只是泛泛而谈,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亦未结合大秦当下的实际形势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建设性的见解,仅仅是在展示自己的学识储备,却缺乏真正能让大秦在未来战争中克敌制胜的独到策略。
接下来,可能是受到了之前那几位的启发,又有几人陆陆续续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人道:“陛下,臣以为战需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天时,可使我军出征顺遂;占据地利,能于战场之上占尽优势;而人和则可凝聚军心民心,使举国上下同仇敌忾。”
又有人说:“陛下,文化亦可为战。我大秦文化昌盛,礼仪之邦,若能以文化化育四方,使他国归心,此亦为一种无形之战。”
然而,他们的回答依旧未能得到嬴政任何的回应。嬴政端坐在御座之上,表情平静,眼神深邃而难以捉摸,只是静静地听着,未置可否,那沉默仿佛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在场众人心中愈发忐忑不安。
“你们二人,为何直到此时还是一言不发?可是觉得寡人此问太过困难不成?”
直到咸阳宫中这一十八名考生只剩了两人始终我一言不发后,嬴政那锐利的目光也如利箭般射向了这二人,带着疑惑与探究。
“回禀陛下,陛下此问实为难题,草民自当不敢贸然回答。”
面对嬴政的疑惑,首先给予回答的乃是一名名为陈平的男子。他身形略显清瘦,面容清秀,目光却透着一股灵动与聪慧。倘若沐羽在此的话就会愕然地发现,此人可不是寻常之人,其乃是秦末汉初时期,西汉的开国重臣,甚至在后来凭借着卓越的智谋与果敢的决断平定了祸乱西汉的诸吕之乱。此时的他,虽还只是一介年轻书生,但那举手投足间已隐隐有了日后的不凡气度。
“回禀陛下,草民虽曾为武卒,可陛下之问实在太难,草民也不敢随意开口胡言乱语。”
随着陈平的回答结束,其身旁那位同样始终一言不发,身体健壮的男子也赶忙开口回答。此人身躯魁梧,肌肉贲张,站在那里犹如一座巍峨的小山,透着一股坚毅与果敢。若沐羽得知此人名字的话,恐怕也会同样大吃一惊,因为好巧不巧的是,这位身体健壮的男子竟然就是西汉名将周亚夫之父,在原本的历史中,与陈平联手平定了西汉诸吕之乱的周勃。此时的他,因有过武卒的经历,眼神中多了几分沙场的凌厉与沉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哦?你们的回答倒是新奇,不过无妨,寡人也只是想听一下你们的见解便是,你二人但说无妨。”嬴政可没有在意陈平,周勃二人的推诿,反而被他们的与众不同勾起了兴趣,饶有兴趣地看向他们二人。那目光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压,却又蕴含着对新奇见解的期待。
在嬴政那有些摄人心魄的目光中,此时尚未相识的陈平和周勃二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决然与勇气。他们微微拱手,向嬴政行了一礼后,便硬着头皮在嬴政面前就嬴政提出的“何以为战”的话题开始阐述起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陈平率先开口道:“陛下,草民以为,战者,乃是综合国力与战略智慧的极致较量。大秦如今虽兵强马壮,然若欲长治久安,需于军事之外,注重农商发展,富国强民。且战之策略不可拘泥于古法,当因时因地制宜。如对外,可结交远邦,孤立近敌;对内,则当整军经武,培养精锐之师,同时,亦不可忽视文化之影响力,以大秦文化之雄浑,感化四方,使他国心向大秦,此乃全方位之战。”陈平侃侃而谈,语速虽不疾不徐,但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
周勃在一旁听着,微微点头,待陈平话音落下,他接着说道:“陛下,草民曾于军中效力,深知战之残酷与多变。除了陈兄所言,草民觉得,战之根本在于人心之凝聚与士气之提振。将领需爱兵如子,使士卒甘愿效命;而朝廷亦当赏罚分明,激励士气。再者,情报之收集至关重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能于战前洞悉敌军虚实,制定精准之战术,方能于战场上掌握主动。且大秦之疆域广袤,边防稳固亦为战之关键,当于边境修筑坚固工事,屯驻重兵,以防外敌入侵。”
周勃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果决与豪迈,话语间尽显对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与实战经验的总结。
他们二人的见解,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之前弥漫在咸阳宫中的沉闷与平庸,让在场众人不禁为之侧目,亦让嬴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在大秦咸阳宫那庄严肃穆的殿堂之中,阳光透过巍峨的宫檐倾洒而下,映照在金砖玉阶之上,熠熠生辉。经过层层严苛筛选与众位大臣不辞辛劳的考核,最终,共有一十八名大秦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功来到了科举考试最为关键、也最为荣耀的最后一关——殿试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