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使者领命,匆匆朝着中都城赶去。
此时,丞相陆秀夫率领的五万兵马,已然顺利抵达明州。
第二日,陆秀夫已抵达明州,与丞相文天祥会师,得知明州大捷的喜讯,心中大喜过望。
此次东瀛倭国在明州吃了大亏,料想至少三年内,他们不敢轻易再来侵犯大宋。
于是,陆秀夫与文天祥在明州稍作停留,安排了偏将陈重驻守此地,而后便率领众人,浩浩荡荡地返回中都城复命。
与此同时,那一行肩负使命的大宋使者,手持大宋皇帝杨浩的圣旨,一路马不停蹄,已然来到了高丽。
使者团快马加鞭,径直来到高丽都城开京,进入王宫。
高丽神宗王晫正端坐在宫中,忽有下人匆匆来报:
“报!陛下,大宋使者前来求见。”
“大宋使者?”
王晫心中一惊,暗自思忖:
“这突然前来,所为何事?”
下人赶忙回禀:
“陛下,使者奉大宋皇帝杨浩之命,还带了大宋皇帝的圣书,特来呈交陛下。”
高丽王听闻大宋使者前来,且手持大宋皇帝的圣书,心中顿时惶恐不安。
想那高丽此前在蒙古纵横之时,曾臣服于蒙古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等几位大汗,以大蒙古附属国自居。
每年都要向大蒙古帝国进贡,以求得到庇护。
自从得知蒙古的阿里布哥在前些年被大宋皇帝杨浩击败后,他便有心转投大宋,可又担心蒙古帝国东山再起,故而一直犹豫不决。
高丽不过是个弹丸小国,地域受限,发展艰难,在大宋的强大兵威之下,他也只能寻求依附大国以求自保。
如今听闻大宋使者携皇帝圣书前来,高丽王心中暗忖:
“看来大宋是准备对我高丽动手了。毕竟连蒙古都难以抵挡大宋,我高丽又怎会是其对手?
实在不行,便将高丽的印绶交出,听从大宋皇帝的安排吧。”
这般想着,高丽王王晫也不敢怠慢,赶忙命下人宣大宋使者觐见。
大宋使者见到高丽王王晫,赶忙躬身行礼,说道:
“拜见中王陛下,我奉大宋皇上之命前来,呈上圣书。”
王晫忙命下人将圣书接过呈上。拿到圣书后,高丽王小心翼翼地打开,仔细阅读起来。
只见圣书上写道,大宋欲派战船借道高丽沿海口岸,以防东瀛倭国再次来犯。看完之后,高丽王陷入了沉思。
虽说这结果比自己之前预想的要好一些,并非是直接向自己下战书,要求自己臣服于大宋。
但大宋战船开进高丽海湾港口,这也是一件颇具风险的事。万一他们以此为借口,趁机侵犯高丽,那高丽可就危在旦夕了。
而且,若东瀛倭国再次与大宋发生战争,战船从高丽海湾港口经过,极有可能与东瀛倭国的战船发生冲突,这不就等于将战火引到了自己家门口吗?
况且,这还可能加深高丽与东瀛倭国之间的矛盾。
但倘若不答应,无疑是得罪了大宋皇帝杨浩,以大宋如今的实力,他担心大宋皇帝会借此机会,直接对高丽发动战争。
想那曾经强大的蒙古帝国,都被大宋击败,高丽又怎会是大宋的对手?一旦拒绝大宋,日后恐怕再无缓和的余地。
一时间,高丽王王晫头疼不已。
为了拖延时间,他只好先对大宋使者说道:
“大宋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关于大宋皇上所说之事,本王心中有数。
只是此事事关重大,需与丞相商议之后,再做决断,明日便给你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