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皇后针对熹贵妃(1)

皇上看着甄嬛,眼中满是柔情:“嬛嬛,你知道朕有多高兴吗?你一下子给朕生了两个孩子,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朕要封你为贵妃,要让你做朕最钟爱的贵妃。”

甄嬛听后,却谦虚地说道:“皇上,若要给臣妾贵妃的位分,臣妾属实不敢承受。”皇上却坚定地说道:“除了你,在朕的心中,没有人能担得起贵妃。”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甄嬛只是轻轻地咳嗽了两声,竟然被查出是小宫女菲纹私下里开了窗。宫女慌忙禀报,说是因为接生嬷嬷说血腥气太重,让她开窗。但皇上却没有听她的禀报,而是直接吩咐掌嘴二十,以儆效尤。

皇上接着说道:“苏培盛,传旨,长春宫熹妃晋熹贵妃,于皇子满月之日同策佳礼。熹贵妃出月后,赐协理六宫之权。”甄嬛听后说道:“皇上赏赐臣妾,臣妾自然喜不自胜。”

苏培盛也趁机讨喜,说道:“奴才斗胆向娘娘讨个赏,娘娘这般的恩福双全,随便赏奴才的什么也好,让奴才沾点喜气儿。”甄嬛听后笑道:“要赏就赏个大恩典,还得皇上来给才体面。”

皇上听后也笑了,他说道:“从前你们俩受了极大的委屈,既然今天贵妃开口了,朕就把槿汐正式赐给你做妻子,你可要好好待人家。”苏培盛听后大喜,连忙谢恩:“多谢皇上娘娘厚爱,奴才一定能在一定对槿汐好。”

最后,皇上看着甄嬛说道:“你先好好歇息,朕晚上再来看你。”说完,他便带着皇后和众人离开了寝宫,留下了满脸幸福的甄嬛和忙碌的宫女们。

这边宜修才将技能撤回去,因为她要知道槿汐和苏培盛之事应该会成,但是不亲眼看着,总是不放心。于是宜修就在思考何时收网才合适。

六月的紫禁城,阳光炽热而明媚,仿佛预示着某种不凡的变革。这一天,是熹妃双生子满月的喜庆之日,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金碧辉煌的宫殿内,熹妃身着华丽的礼服,头戴珠翠,面容温婉而庄重,她轻抚着怀中两个粉嫩可爱的小生命,眼中闪烁着母性的光辉。

随着一声声礼炮轰鸣,熹妃正式被册封为熹贵妃,她的名字从此镌刻在历史的卷轴上,与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后妃并列(贤贵妃)。

熹贵妃的金宝,在协力六宫的权力加持下,变得异常沉重而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更是她日后在后宫中行使权力的凭证。宫人们见风使舵,纷纷向熹贵妃献上贺礼与敬意,一时之间,她的寝宫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然而,在这表面的繁华之下,却暗流涌动。钮祜禄皇后,这位看似端庄大度、实则心机深沉的女子,目睹着熹贵妃的风光无限,心中不禁泛起了层层涟漪。

虽然甄嬛表示对她臣服,但权力的诱惑与地位的威胁,让这份情谊变得脆弱不堪。尤其是熹贵妃现在风头大盛。

而后宫中的贤贵妃宜修,也不偏向于任何一方。而且宜修与甄嬛之间,算是交好,她出手相助,救下了槿汐与苏培盛。

皇后深知,自己虽贵为后宫之主,却膝下无子,仅育有一位小公主,而皇上对她的感情,更多的是出于礼节性的敬重,而非真正的宠爱。相比之下,熹贵妃不仅拥有皇上的深情厚意,现在还协理六宫,权势日盛,这无疑让皇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夜深人静之时,皇后独坐在昏暗的烛光下,面容阴沉,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她开始筹划,如何能在不显山露水的情况下,削弱熹贵妃的势力,甚至将其彻底扳倒。她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稍有差池,便可能万劫不复。

于是,皇后开始暗中布局,利用自己在后宫多年积累的人脉与情报网,搜集熹贵妃及其党羽的弱点。同时,她也试图拉拢那些对熹贵妃不满的嫔妃,企图形成一股足以撼动熹贵妃地位的力量。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皇后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护自己的后位,以及那摇摇欲坠的尊严。

而熹贵妃,对于即将到来的风暴,似乎并未察觉,或是早已有所准备。在这场后宫的较量中,她将以怎样的智慧与勇气,应对皇后的挑战,保护自己与孩子的安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而贤贵妃宜修却在谋划着惊天动地的大事……

皇后在暗处运筹帷幄,她的手段既隐秘又狠辣。她深知,若要扳倒熹贵妃,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成事,必须借助外力。于是,她开始拉拢那些对熹贵妃心怀不满的嫔妃,其中,祺贵人瓜尔佳氏成了她的首要目标。

祺贵人自熹贵妃回宫以来,一直心怀嫉恨。想当年,她曾在甄嬛最需要的时候落井下石,如今见甄嬛不仅重返宫廷,还备受皇上宠爱,心中自然不甘。更何况,熹贵妃一直试图让皇上重查当年之事,虽然皇上以瓜尔佳一族暂无错处为由拖延,但祺贵人深知,一旦此事重提,自己家族的前途必将受到威胁,甚至整个家族都会有灭顶之灾。

皇后看穿了祺贵人的心思,便主动向她示好,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密谋对付熹贵妃。祺贵人以自己近来睡眠不好为由,请求皇上允许她请甘露寺的姑子来宫中讲经,以求心灵慰藉。皇上自然应允,却不知这背后隐藏着祺贵人与皇后的诡计。

祺贵人趁机将甘露寺中曾对甄嬛百般刁难的净白姑子请进了宫。净白姑子对甄嬛一直怀恨在心,如今有了这个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她开始在宫中四处散播关于甄嬛的流言蜚语,试图败坏她的名声。

而熹贵妃回宫后被夜猫惊吓导致早产,而甄嬛未曾追究更像是印证了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