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太医闻言,默默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和同情。他深知熹贵妃的决定并不容易,但她却能如此冷静和果断,这份勇气和智慧实在令人钦佩。
说完这些,甄嬛便让温太医退下了。她独自坐在寝宫中,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起来,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这场宫斗的硝烟尚未散去,她绝对不能让这个孩子死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第二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熹贵妃便悄悄起身,穿戴整齐后,带着贴身侍女,悄无声息地前往贤贵妃的景阳宫。一路上,她紧锁眉头,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对即将进行的交易的决绝。
到达景阳宫时,宜修正于窗下品茶,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棂,洒在她端庄的脸上,为她平添了几分柔和。见熹贵妃来访,贤贵妃微微一笑,示意她坐下。
“妹妹今日怎么有空来本宫这里?”宜修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但更多的是一种了然于胸的从容。
甄嬛没有绕弯子,直言不讳道:“娘娘,臣妾此来,是想与娘娘做个交易。臣妾愿用此胎,助娘娘扳倒皇后,只盼娘娘能帮臣妾出宫。”
宜修闻言,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恢复平静。她深知熹贵妃此言非虚,也明白这背后的分量。“妹妹的代价太大了,本宫不能保证立刻让你出宫,但本宫可以向妹妹保证,三年内,本宫会想办法送你出去。”宜修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甄嬛闻言,心中不禁泛起一阵苦涩。三年,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久了。但她也知道,贤贵妃能给出这样的承诺,已是极限。“三年太久了,娘娘,可否……缩短一下时间?”甄嬛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但更多的是不屈和坚定。
宜修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深邃。“妹妹,本宫能做的,只能是顺势而为。本宫会尽我所能,但时间却非本宫所能掌控。本宫希望妹妹不要让本宫失望,也不要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宜修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期许,她知道,这场交易,对两人来说,都是一场豪赌。
熹贵妃听出了宜修话中的深意,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她微微点头,向贤贵妃行礼告别,转身离去。回到自己宫中,熹贵妃立刻开始谋划,她知道,这场宫斗的硝烟已经再次燃起,而她,必须为自己搏出一条生路。
皇后心中暗自惊疑,淑妃的怀孕之事如同一枚突如其来的石子,打破了后宫多年的平静水面。她明明亲手布局,通过富察氏与钱氏之手对淑妃设下重重阻碍,却未曾料到淑妃竟能突破重重难关,珠胎暗结。
皇后深知,在这后宫之中,多年未有子嗣诞生,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触动皇上的敏感神经。如今淑妃怀孕,皇上未对她动手,反而可能因淑妃的安全问题责怪她办事不力,这让皇后心中五味杂陈。
皇后不动声色,悄然派遣心腹打听淑妃与熹贵妃的胎像情况,得到的回报却让她稍感宽慰——两人的胎像均稳健无虞。然而,淑妃的谨慎还是超乎了皇后的预料,自从得知有孕,她几乎足不出户,生怕一丝一毫的疏忽会危及腹中的胎儿。
转眼间,六月的阳光已温柔地洒满宫廷,淑妃与熹贵妃皆已怀孕三月有余,按理说胎像应已稳固。然而,淑妃依旧深居简出,每日除了必要的安胎药与膳食,几乎不见任何人。相比之下,熹贵妃虽每日孕吐不断,但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即将为人母的喜悦与幸福。
皇上见熹贵妃如此辛苦,特意赐下了一株来自西藏的珍稀大珊瑚,珊瑚色彩斑斓,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熹贵妃望着这株珊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提议邀请全宫上下一同观赏,并希望将宝华殿法师开过光的平安符挂在寝殿床头,以求腹中胎儿平安康健。皇上闻言,欣然应允,认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后宫嫔妃们自当不会拒绝。
熹贵妃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她轻声说道:“皇上,臣妾想,这后宫中最尊贵的人无外乎是皇后娘娘与贤贵妃,再由臣妾自己系上一个,只是还有一个,臣妾实在难以抉择,还请皇上定夺。”
皇上略一思索,道:“淑妃有孕在身,不便出门,耿妃与欣妃都是宫中的老人,也颇有威望,不如吩咐宝华殿法师再加一个,一共五个平安符,这样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显得朕对后宫的雨露均沾。”
熹贵妃微微一笑,似乎对皇上的决定颇为满意,但她又故意说道:“皇上说的是,只是皇后娘娘如今似乎不太愿意出门,旁人请她都要再三推脱呢。”
皇上闻言,眉头微皱,但随即说道:“你既如此重视这个平安符,朕便亲自去请皇后前来,如何?”
皇后得知皇上的旨意,心中虽有不悦,却也明白这是无法推辞之事。她深知熹贵妃此举必有深意,或许是想借此机会试探她的态度,又或许是想在后宫中掀起一番波澜。
然而,皇后毕竟是后宫之主,她深知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不容许自己在任何场合失态。于是,她精心装扮一番,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踏上了前往熹贵妃寝宫的路途。
皇后姗姗来迟,步入熹贵妃宫中,一身华贵的装扮也难掩其眉宇间的淡淡忧愁。
熹贵妃见状,笑容温婉,提出欲将这株皇上亲赐、来自西藏的珍稀珊瑚转赠予皇后娘娘,以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