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松林回去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下,把村里人都带过去了登记,因为是要分配房子的,所以规定就是按照每户来登记情况,没有分家的肯定还是算一户的,就比如谢五叔一家三个儿子都是算作一户的,但是有些分家的也要重新合在一起居住的,因为难民太多,肯定是要节约手头有限资源的。
谢松林虽然之前已经分家了,这次也应该回到沈老太那边,但是他现在家里人还是比较多的,几个小子带上他的大闺女,还有谢宁、秋月母女、谢康谢泰等等。
这样一看还是跟沈老太他们分开比较好,而且还有来福在旁边交代是要特别照顾谢松林一家的,所以谢松林一家还是独立的一户。
所以这些零零散散的合并起来一共也就是二三十户的样子,那些负责登记的大人效率很高,也有可能是靳大小姐的小厮来福一直在旁边盯着的缘故,登记事宜进展得十分顺利,没过多久,便已经完成了。
来福道:“谢先生,后面我就不送你了,你跟着这些引路的人,他们会带着你们去戍卫村分配房子和领粮食,一应事宜都会安排妥当的,你就放心跟着他们走吧。”
谢松林忙回应道:“来福小哥,多谢了,这真是多亏了你跑前跑后地帮忙,要不是你,这登记安置之事哪能如此顺利呢。”
“谢先生客气了,我也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罢了,如今这登记之事已了,我也要赶紧回去和我们小姐复命了。”来福行了个礼,“祝您一路顺风。”
谢松林驾着马车在最前面,他邀请了那位引路的人上了马车,照道理是要走去的并没有给他配什么交通工具,如今有马车可以坐,他自然也是乐得高兴,一边道谢一边上车坐在了另一边的车辕上。
大家伙儿纷纷整理好行囊,待一切收拾停当,众人怀揣着满心的期待有序地进了城。
一进城,那景象着实与城外截然不同,城外是逃难途中的荒芜与疲惫,只有外面施粥的棚里还算有点生气,而城里却是一片热闹喧嚣的景象,街道两旁已经出现了不少摆小摊儿的小贩,扯着嗓子叫卖着各类吃食,那响亮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蒸笼里热气腾腾的,阵阵麦香飘散开来。
“热乎乎的馒头嘞,又大又白,吃一个顶饱!”
“刚出锅的包子嘞,肉馅儿素馅儿都有,快来尝尝呀!”
街边还搭建着不少卖茶的茶棚,茶棚里摆放着几张简陋却干净的桌椅,不少行人走累了便会走进茶棚,寻个位置坐下歇歇脚。
这热闹的市井画面,让一路逃难而来的村民们不禁眼前一亮,心中那因逃难而积攒的阴霾似乎也被这热闹劲儿给驱散了不少,他们一边跟着队伍继续前行,一边好奇地张望着四周,眼中满是新奇与对新生活的憧憬。
那引路的人上路没多久就跟谢松林唠上了,毕竟这一路到戍卫村还有些路程,一直闷着也挺无聊的,正好能和谢松林聊天解解闷儿。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没一会儿工夫,就熟络得如同多年的老友,甚至开始称兄道弟起来。
谢松林一边驾着马车,一边问道:“许大哥,我们这去到戍卫村需要多少时间呀?大家伙儿都盼着能早点儿到地方呢。”
许顺道:“若是单就你这赶着马车赶路的话,那速度还是挺快的,这路程嘛,估摸也就一两个时辰就能到地方喽,可你们这群人里,大多数那可都是要徒步走过去的呀,他们不像你这有马车坐,能省不少力气,徒步的话,速度自然就慢得多喽,再加上队伍里有老有少的,还得时不时歇一歇,所以怎么也要个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到戍卫村了。”
谢松林道:“许大哥对这戍卫村可有了解?还请许大哥给我讲讲。”
许顺道:“自然是了解的,我住在这村子的附近呢,这戍卫村是成凌王的地方,专门用来安置从成凌军退下来的老兵伤兵的村子,成凌军你应该也有所耳闻吧,那可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呀,在战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不过打仗嘛,难免有伤亡,那些受了伤无法继续在军中效力的士兵,还有到了年纪该退役的老兵,就会被安置到这个戍卫村来。
这村子挺大的,房子都是统一规划修建的,虽说比不上城里的那些大宅大院,但住起来也算舒适安稳,村里的风气也很不错,那些老兵伤兵们虽说离开了军队,但身上那股子军人的精气神还在呢,他们都很团结,也很热心肠,平日里要是哪家有个啥难处,大家伙儿都会伸出援手帮忙的。
在安全方面更是不用担心,里面都是当兵的,治安好得很,所以你们到了那儿,只要安心过日子就行啦。”
谢松林一听倒是有些惊喜,陈知非确实是给他们安排了个好地方,想着能在这样一个安稳且有保障的地方安置下来,往后的日子似乎也有了盼头。
许顺继续道:“不过嘛,那个戍卫村呀,里面没几个成家立业的。毕竟大多都是从成凌军退下来的老兵伤兵,所以啊,这村里头大多是些单身汉,鲜少有那种完整的小家庭,而且这些退下来的大多数都是伤兵老兵了,外面的姑娘们也基本都不敢嫁过来。”
谢松林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伤残的将士不少吗?”
许顺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神色变得有些凝重地答道:“确实不少。毕竟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刀剑无眼,很多士兵受了伤,你说这缺胳膊少腿的,又有几个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呢?虽说朝廷也算是仁义,会给他们发放补偿,可这日子过得也还是艰难呐,姑娘家谁不盼着能找个身体健全、能撑起一个家的夫婿呀。这些伤残士兵,就因为身体的缘故,很难娶到媳妇,家里没个女人操持打理,这日子可不就过得潦草嘛。洗衣做饭、缝缝补补这些个家务活没人干,家里乱糟糟的,地里的庄稼也没人能精心侍弄,收成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自己呢,身体又不方便,只能是勉强糊口,将就着过日子罢了。”
谢松林回去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下,把村里人都带过去了登记,因为是要分配房子的,所以规定就是按照每户来登记情况,没有分家的肯定还是算一户的,就比如谢五叔一家三个儿子都是算作一户的,但是有些分家的也要重新合在一起居住的,因为难民太多,肯定是要节约手头有限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