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周易》·六十四卦

大周守藏史 青色大花 2603 字 1个月前

《周易》,共六十四卦……

入典籍宫,与老子观《周易》,两人却犹如坠入混沌世间。

大周文圣,文王姬昌坐于天堑,独身望着广袤之下,一片苍茫的大周朝。

日升月落,星河变迁,默默而叹。

见风允与老子来。

文王似早有感,此时不作惊讶。

风允与老子行礼问德。

“文王安。”

周文王扶之。

“两位不必如此。”

观摩风允与老子头顶的道,他感叹:“虽近圣,却又非后圣,为先天开创之先圣也。”

先圣?

就听周文王叹。

“先后之圣,并无大小,也无独裁,唯有道争,破道即领先众人。”

“但往往后生多是照前人步伐而行,成就后圣。”

“而后圣,多以前圣者,另辟蹊径,但殊途同归,无可避免,还需破道啊。”

周文王望向四周天地……

在风允与老子眼中,这个世界,是周礼六十四卦所成。

文王一生的道,都在此处,供人参悟。

可周文王却言:“本王之前,已有两位易道至圣,其一为开辟《连山》之农皇,神农氏。”

“其二为开辟《归藏》之黄帝,轩辕氏。”

“可易道之先圣,却非我与二位。”

“其源头先圣者,为羲皇之先天八卦也。”

“先天八卦,传闻为羲皇对《河图》之解,易也。”

易,容易,正是难题之解答。

可即使是解答,这易也成为了一条玄奥之道。

周文王望向风允。

“风氏,女娲伏羲之后也。”

周文王没有询问风允有无《河图》或者《洛书》,只是感叹。

“本王如今只是一缕道韵所化,再次传道于人,不绝此周易之道,可心中对道的向往,却不曾比本我少去半分。”

“可惜,得见两位有先圣之道的后生来此,却无法将除却《周易》之外的知识告知,以论道啊。”

风允微微惋惜。

而老子似在思索。

“文王,不知您的眼中,这个世界是方,是圆?”

方圆……

文王哈哈一笑。

“本王留下此《周易》时,虽为至圣,但不曾观阅此界,死后化作道韵,归入道天后,或许有探寻一二,但那需要你们在道天时来问本王了。”

老子颔首,却是一礼。

这也是一个答案——至圣,方有观阅此界方圆的可能。

风允却观此界。

他有大庭氏所传《河图》,也有洛书中的女娲十月历,见过女娲创造《洛书》,遂有感。

这方天地,并非《河图》为基础。

“文王,不知您的后天八卦是?”

伏羲创先天八卦,而后天八卦,却来自文王,此事有流传,风允也在大庭之史料中,看见不少。

对此,文王不做遮掩。

“大禹治水,得《河图》之便利,遂欲求《洛书》之增益,可《洛书》下落,唯有黄帝以《洛书》创《归藏》时有些许记载。”

“本王当初欲穿道天,寻娲皇踪迹,却无力攀登,止步于黄帝之前,只能兴叹。”

“幸而从黄帝之题,解题时得见世间留存之《归藏》,勘见《洛书》之表,以《洛书》,方成后天八卦,又演变为《周易》,欲解天地人之无穷变化。”

风允颔首,原是如此。

想不到这《洛书》,竟然文王也不曾凑齐,只得了部分。

“不知娲皇在道天几重…”风允感叹一声。

而文王只能摇头。

“三祖为人族奠基,自然在道天前列,而三皇为人族开拓,或许是要去最顶处的道天,才能看见了,至于多少层,等你见到黄帝,就能得知大概了。”

“我等后学之王、圣、或帝者,皆在三祖与三皇之间,其中最接近三皇者,或许是黄帝。”

说着,文王也不确定,因为他没有看见之后的道天。

“本王无奈,只能给二位观看《周易》,那存世的《归藏》之书,不在我这,而其内容,也不在我这缕道韵当中。”

“或者说,除却《周易》外,本王这后天八卦也无,两位还想去道天遇本王,方可得见。”

愚者,恐心高于眼,手却不达,多观多苦恼……这不是自私而独,这是道天的规矩,人族所有的传承皆在道天,由一位位先贤守护。

文王身影淡淡,缓缓融入此方《周易》所化的小世界。

风允与老子对文王礼别,皆对坐而观天地,一勘《周易》之奥秘。

那周易六十卦,皆在两人的交谈中,缓缓划过……

……

日升月落。

三月以来,夏至已过,经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已至秋分。

天转凉。

而风允在小暑至大暑之间时,已到二十之年,如今不知不觉又迈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