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种类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随着中泰缅老四国联合警方力量的强势入驻泰国清迈,一场前所未有的跨境打击电信诈骗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这次行动不仅标志着四国间前所未有的合作与决心,更是对盘踞在缅北等地的电信诈骗团伙的一记重拳。

在缅北佤邦,一个曾经被电诈活动阴影笼罩的地区,随着国际压力的增大和周边国家合作机制的成熟,当地政权终于采取了断然措施。据报道,佤邦当局在巨大的国际舆论与法律压力下,不得不对境内的电信诈骗园区进行全面清查,并向四国联合警方移交了成千上万的涉嫌电信诈骗的人员。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对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为净化地区安全环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些被移交的诈骗人员数量庞大,达到了数千人的规模,具体数字由于涉及持续的调查和司法程序,可能还在不断更新中。他们被指控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电信诈骗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冒充公检法人员、虚假投资平台诱导、网络恋爱诈骗等,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社会稳定与民众心理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国联合行动不仅仅局限于人员的抓捕和移交,更在于构建长效的预防与打击机制。在泰国清迈设立的专项行动综合协调中心成为了信息交流、策略制定与行动指挥的核心,确保了跨国行动的高效协同。同时,联合行动点的设立让监控、侦破和摧毁诈骗窝点的工作更加精准有力。

然而,打击电诈之路远非坦途,跨国行动面临诸多挑战,如法律差异、情报共享障碍、犯罪分子的隐蔽性和流动性等。但这次联合行动无疑树立了一个典范,展现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新型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定意志。随着行动的深入,更多隐藏在暗处的电诈网络将被逐一曝光并捣毁,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铺平道路。一、仿冒身份欺诈

1、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假冒领导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

2、冒充亲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4、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 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5、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6、伪造身份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8、“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二、购物类诈骗

9、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10、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1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当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14、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5、快递签收诈骗: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信息,需事主提供,随后送“货”上门。事主签收后,再打电话称其已签收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三、活动类诈骗

16、发布虚假爱心传递: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网络上,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际上帖内所留联系电话是诈骗电话。

17、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社交平台上,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四、利诱类欺诈

18、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