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熙宁三年(1070年)六月中旬,顾廷烨、燕达、王恩、李宪、赵卨五人移交了手头上的各项事情,脱出身来,正式汇合。
七月底,在历经了一个半月的磨合后,大宋朝廷下发《讨越南敕谕》,成立了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本道经略招讨司。
以顾廷烨为正使,赵卨为副,宦官李宪担任监军,燕达、王恩充副都总管。
调拨三衙下属之殿前司所辖拱圣军团、侍卫亲军马军司所辖武骑军团、侍卫亲军步军司所辖雄武军团,统共六万中央禁军。
除了调发北方禁军以外,朝廷下发旨意,要求水师都督沈起、副都督刘彝就地招募本土士卒两万,水师编制两万。
合计十万大军南征交趾!!!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七月底,朝廷第二次军改后,新成立的后勤保障军团,正式亮相。
他们多数由作战部队考核不成功者刷下成立,其中也包括部分伤病退出一线的将士参与其中。
这些人即便没有在一线精锐部队战斗的实力,但是作为‘优中选优’刷下来的士卒,放在旁的国家也是一流士兵。
这是第二次军改中,整个大宋军队变化最大的地方。
大宋舍弃了传统了征召民夫,服徭役的做法,有效保证了民间的所谓民力。
组建了正式而正规的后勤部队,来专门进行前线输送粮草的工作。
他们与一线部队待遇相同,同样进行军事化管理和训练,以及军演,同时编造入册,成为军户,享受朝廷对军队的补贴。
可以说后勤保障部队除了不上战场,其余各项都与一线部队相同。
但是大家都不羡慕对方,主要原因在于古代恶劣的交通环境,即便是这些专业的军需团队,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极差的。
主力大军只管冲杀,但是后勤部队所要求的问题就很大了。
这个事情朝廷内部争议许久,认为‘后勤保障部队’完全是在浪费朝廷的财力物力,最后的结果可能还没‘徭役制度’更省时省力。
不过韩某人固执己见,认为‘服徭役’虽然能让朝廷节省开支,但是却容易损耗民力。
要知道‘人力即国力’,‘人力即生产力’这些话可是韩明天天反复讲,就是要让这些古代士族明白这中间的重要性。
而这些,从以往地方推行新政和生产建设中,神宗皇帝与朝臣也心知肚明,知晓了百姓在国家运转中的基础作用。
最后神宗皇帝和韩明抵住压力,坚持成立了‘后勤保障部队’。
但是这个统军人选一时间却安排不下来,因为大部分的将领都想冲杀前线,哪有坐镇后方运输粮草的。
当此时,作为朝廷前任宰相的韩章保举了一个人出任这个职位。
他是谁呢?
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大宋名将章楶,字质夫,建宁军浦城县(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三十九岁的章楶进士及第,历任陈留知县、提举陕西常平、京东路转运判官、提点湖北路刑狱、成都路转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