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讨赏

徐县令再次高看一眼张老头,没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老汉竟然将孩子们教育得这么好。

其实,徐县令不知道的是,张老头根本没费什么功夫,完全是大娃二娃自学的成果,当然,还有张知偶尔会传输自己的想法给他们的原因,毕竟有前世所学和前世的见识,理解起《论语》来,有她独特的见解。

考教完孩子们的功课,一群人的话题就偏到了孩子们的教育上。

也就王族长、徐县令和周县丞,他们有共同语言了,因为家境差不多。

至少大部分人的生活,就不存在逼着家中孩子读书的情况,因为在他们看来,家里能供着孩子读书,那孩子应该感恩戴德,高兴的不得了才对。

当然,王拓是因为很少操心孩子读书的事,王稔自小懂事,读书从来不让人费心。

这是个少数人参与的话题,所以聊着聊着,话题又回归到了灾情和难民上。

说起难民,徐县令就头疼。

想了想,他看向王族长,叹息道:“州府下了命令,让各县收拢流落的灾民,我们百步县在长海县和百步县交汇的地方,涌进来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县城外面都住不下了。”

王族长点头表示理解,“响水村外面也汇聚了不少难民。”

师爷接过话头,道:“这次海啸来得迅猛,很多人家都是空手逃出来的,所以城中一直在煮赈灾粥,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县衙的粮食快见底了。”

城门开了以后,王族长就送了两车粮食来,其他镇的地主也是这么干的,算是支援。

虽然这批捐赠积累起来也有不少,但对于百步县外成千上万的难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有些话徐县令不好直说,只能师爷开口,接下来若是要赈灾,便只能申请开县中的粮仓了。

各县皆设有粮仓,那便是应付天灾的,但要开粮仓必须向上级申请。

如果救助的是当地的百姓也就算了,现在救助的是外来的难民,县衙里的关系盘根错节,只怕是不容易申请下来。

所以,徐县令的想法还是打算劝服各个地主,让他们奉献一些。

王族长沉吟片刻,一时没有说话。

王氏一族有再多的粮食也不能去填补难民这个无底洞呀,而且,响水村外就在施粥,多少还能给自己积攒德望,县城外那么远,好名头全给县令了。

但是,徐县令眼巴巴地看着,他也不能拒绝得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