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八章 四轮马车

“当然!”高文用极为肯定的语气答道:“这么说吧!小人不知道您这四轮马车的图纸是从哪儿来的,不过这绘图之人当真是鲁班再世,墨翟复生,这图纸上有诸多机巧之处,若非后面有文字解释,否则小人即使琢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明白其中的奥妙!”说到这里,他拱了拱手:“狄相公请随小人来!”

“好!”狄仁杰放下酒杯,随高文走过侧门,穿越一个狭长的庭院,进入宽敞的石堆高顶房屋,看得出这屋子过去应该是用来做谷仓的,不过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钣金车间,即使在门外也能听到阵阵铁锤敲打的声响。刚刚走进门,一股热气便铺面而来,让狄仁杰觉得自己仿佛要步入火龙口中。青石地板上有四座熊熊燃烧的锻炉,空气里充溢着烟硝和硫磺的臭味。铁匠们根本没有在意狄仁杰的出现,他们只来得及抹抹额际汗珠,便又继续挥舞铁锤和钳子,打着赤膊的学徒则努力鼓动风炉。

“所有的零件都是这里打制的!”高文不得不大声叫喊,以避免被锻打声淹没:“然后运到后院拼装,依照图纸的要求,整个底座几乎都要用好铁打制,这确实比木头的更坚固耐用,也更轻,但打制的费用也贵多了。真的,如果不是从图纸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真的有些不情愿制造这种马车,太贵了,一辆车子就要两三百贯,足够做十二三辆两轮马车了!”

“一开始总要贵些吧?后面做的多了自然就便宜了!”狄仁杰一边说话,一边加快脚步,他的额头上已经满是黄豆大小的汗珠,两人穿过谷仓,又拐了个弯,进入一个僻静的偏院,院子里有一个竹棚,地上摆放着各色各样的零件,已经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四轮马车底盘的雏形。

“您看,就是这个!”高文指了指地上的四轮车底盘:“这就是我们店铺两个多月的心血!”

狄仁杰看了看那四轮车,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问道:“你们花费了两三百贯,只得了这个?我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希奇的嘛?”

“狄相公您请看!”高文笑了两声,上前提起那四轮车底盘前面的一根铁杆,便拉着在院子里绕了一圈,只见其转弯灵便,高文也没有废什么气力,狄仁杰看出了些许门道,不由得咦了一声。

“如何?狄相公?”高文放下铁杆,笑道:“您要不要来试试!”

“好!”狄仁杰接过铁杆,拉着那车底盘转了一圈,果然那车除了刚开始要废些气力,后面动起来之后便十分省力,而且转弯时也不用废什么气力,他低头看了一会儿下面的车轴:“你们这车轴好生奇怪,竟然是分成两截的!”

“狄相公好眼力!”高文笑道:“这车辆最大的妙处便是在这车轴上,与寻常的牛车马车比起来,这车可以兼具其长,而无其短!”

原来中国古代的畜力车辆也有两轮、四轮,但以两轮车为主,尤其是载人的客运车,几乎都是二轮车。究其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的四轮畜力车的前后车轮的车轴是固定在车架上的,而四轮车要顺利转向时应该是前面的两个轮子先转向,然后后面的两个轮子后转向,这种动作固定在车架上的四轮车是无法做到的。中国古代四轮车辆如果要转向,那就只能通过牲畜生拉硬拽,扭动车轮来转向,极为不便。而两轮车转向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前面的拉力转向,车辆就自然转向了,所以中国古代的畜力车中大多数都是两轮车,只有少数四轮车。

而两轮车虽然转向便捷,但由于只有两个车轮接触地面,所以车辆本身和承载人货的重量有一部分必须由驮畜承担,不像四轮畜力车可以完全由车辆本身承受,驮畜只需要承担平行的拉力即可,所以两轮车的承载量要远远低于四轮马车。而西方从凯尔特人时就学会了将四轮马车的前两个车轮车轴中间通过一个枢纽装置与车辆的底盘相连,这样前轮的车轴就可以围绕着这个枢纽做大角度的转动,这样四轮车就可以很容易的转弯了,这个结构与今天汽车底盘的四轮拖挂装置颇有相似之处。

这样一来,带有转向装置四轮马车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西方军队陆上后勤的主力,甚至直到二战其间,除了极少数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德军大部分军队在东线战场中从铁路节点到军队大部分运输补给都是由四轮马车而非汽车来承担的,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国一共调集了50-60万辆机械车辆(其中相当部分是摩托车),而骡马则有162.5万匹,号称“神圣骡马帝国”。

当然,王文佐提供的四轮马车草图上的特殊之处并非只有转向装置一处,还有减震、悬挂、刹车等装置,只不过这些更加复杂的装置高文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更不要说从图纸落到车辆上了。

“妙,妙!”听完了高文的解释,狄仁杰不由得双眼放光,作为漕运机构的官员,他当然明白这种新式四轮马车出现的重要意义。虽然这种马车造价不菲,对道路的适应性不如两轮马车,运输的成本也远比水运昂贵,但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四轮马车可以把已经建成的京杭大运河这一交通系统的辐射范围大大的扩大,将更广阔的国土、更多的人口笼罩其中,这件事情的意义可比区区一件新式工具要深远多了。

“王大将军真是所虑深远呀!”

“王大将军?”高文不解的问道。

“不错,这图纸便是王大将军给我的!”狄仁杰笑道:“不光是这四轮马车,还有那水轮船,也是王大将军所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