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协登基的第二天起,他们就陆续开始了卖官鬻爵,还是公开的,因此惹得城中士人非常不满。
唯一不公开买卖的刘备却又对这些资源比较看重,选人非常严格,讲究一个真才实学,这就让一些试图浑水摸鱼的家伙们没了道路。
又不想花钱,又拿不出真才实学,眼看着雒阳城内的新秩序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很是担忧。
但是与具备门路途径的古文学派士人比起来,今文学派的士人就没什么优势了。
新的形势下,他们发现尽管他们想要谋取那些空缺下来的职位,但是空缺的职位的支配权力并不受他们的影响,而在之前被确立的四辅臣手上。
想要获取这些权力和职位,就要通过四辅臣的途径,没有这个途径,他们得不到关键的职位。
三公不在掌握之中,九卿只有一个太常黄琬算是今文学派的人,还不能涉及到人事权力,大将军就更不用说了。
要他们跟随宦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放弃权力也不可能,思来想去,他们发现自己只剩下最后一条道路了。
董重。
开府的骠骑将军,董重。
他们没有别的选择,虽然董重此前也不在他们的眼中,但是此时此刻,董重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于是以桓典和张喜为首,今文学派的官员们开始寻求和董重接触的途径,哪怕花点钱也在所不惜。
刘备探知了这个消息,通过张让的途径。
不过他想了想,没有阻止这一趋势。
除了军队和亲信们的安排之外,刘备还对雒阳城内那些比较支持他的人进行了政治资源的投注,算是对他们曾经投资自己的一些感恩回馈。
比如一直都在投资他的马日磾、服虔和蔡邕,他们的职位就被提升了,从议郎、侍中提升到了更高的职位。
服虔和蔡邕升任为太中大夫,马日磾升任为御史中丞。
另外,他新开的大将军府也广招贤能之士,在雒阳群贤之中,精挑细选了一些不那么拉跨的拉拢进来,算是对得起之前那些投资自己的家族,给了他们初步的回馈。
不过比起这些,他更加在意的还是那些已经得到他的辟召令的地方士人们。
他需要在关东乱起之前抢先拉拢一波人心,树立一下自己的形象,方便日后对关东的统治。
他发出辟召令的时候是中平六年的三月初,而现在,是中平六年的四月中旬,一场政变之后,雒阳和天下局势都发生了大变,但是辟召令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