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八 请大将军上殿!

玄德 御炎 2529 字 1个月前

向天子行礼,向太皇太后行礼。

然后,一直在台下闭目养神的刘虞闪亮登场。

他登上大殿,向董老太太和刘协行了一礼,然后转过身,拿出了一份诏令,深吸一口气,抿了抿嘴唇,又看了一眼董老太太。

老太太点了点头,没说话。

刘虞遂把视线转向了诏令之上,开始缓缓诵读。

他的语速不快,发音标准,声音洪亮,每个人都能清楚地听到他在说什么。

大体的意思就是郑泰和董重等人不顾国家发展的重要局面,作出了非常愚蠢的事情,而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因为新政会损伤他们的家族利益。

新政推行之后,需要按照官员的能力和政绩来判断官员能否胜任职位,不能胜任职位的就要被罢黜,郑泰等人自忖自家子弟无能者居多,却不思悔改,反而要让刘备向他们妥协,给他们特殊待遇,让他们的子弟不受淘汰制度的约束。

刘备念及国家发展的重任,实在不能接受他们的要求,他们不能忍受,恼羞成怒,于是便采取恶毒的流言对刘备进行中伤。

他们污蔑刘备有篡位称帝之意,试图以此掀起天下人对刘备的怀疑、攻击,掀起皇室和汉室宗亲对刘备的怀疑和攻击,让刘备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新政无法推行,以此维护他们的私利。

但是他们并未想到太皇太后董氏英明睿智,果敢顽强。

在危机局面之下,太皇太后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家正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刻。

新政正在推行的关键时刻,对于大汉来说,此时此刻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刘备,而郑泰等人所传播的流言却在这一时刻对刘备和天下臣民产生了重大影响。

怀疑的开关一旦打开,就无法制止,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考虑,天下会为此变得不稳定,刘备主导的朝廷所颁布的政令也会为此广受质疑。

大汉好不容易从先帝时期的混乱走到了今日的稳定,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先帝所期待的。

太皇太后实在不忍这样的局面在猜疑中轰然崩塌,实在无法接受先帝留下来的大汉国在猜疑之中走向混乱,所以她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天子协虽然聪明睿智,但是缺少治理政治的经验和军事上的经验,在能力上远远不及刘备,即使亲政,也未必能解决诸多问题,未必能得到天下人的信任,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刘备并非外人,而是汉室宗亲,高祖苗裔,景帝之后,与先帝的出身很是接近,是大汉自己人。

所以在一番深重的考虑之下,为了平息天下人的猜疑,为了让天下局势再度归于稳定,太皇太后做出了让天子协禅位给大将军刘备的决定。

这是太皇太后的决定,并非是出自任何人的猜疑和胁迫,而是发自本心的为了大汉江山、为了祖宗的山河而考虑的结果,希望众臣可以遵守这份诏令,接受这样的决断。

此前,太皇太后已经和刘备商议过此事,刘备回绝了好几次,但是太皇太后依然坚持,甚至以性命相威胁,刘备迫不得已,伏于太皇太后面前大哭失声,被迫接受帝位。

太皇太后相信,这样的决定,她能做出来,那么先帝在天有灵,也一定会很高兴于这样的决断。

诏令宣读完毕,不等群臣反应过来,刘虞便高声呼喊起来了。

“请大将军上殿!”

殿中的内侍,殿外的护卫,一层一层的呼喊着“请大将军上殿”,声音由内而外,有远及近,最终,崇德殿内外的每一个人都听到了。

于是,刘备出现了。

他身着戎装,出现在崇德殿正门口,身后跟着他忠诚的全副武装的将军们。

这一装束,是他每一次从雒阳出征所穿着的装束,他来到这里,似乎不是来参加典礼,而是出征至此。

他率领着他权力的象征,跟着他一起挺进崇德殿,无人可挡。

他从大殿之外向大殿之内挺进,从排行最末尾的小官小吏们身后经过,迎接他的,是小官小吏们敬畏的目光。

或许是他的威势太强,或许是他的声望太高,他没走几步路,忽然,一个微末小官向他躬身下拜。

随后,似乎是被此人所带动道路两边的小官小吏们便齐齐向他下拜。

他们没有出声,只是下拜,从最后排,随着刘备的步伐前进,一路向前,每个人,每一个看到刘备的官员,都向着他所在方向,恭身下拜。

就算他走了很远了,这些人依然不敢直起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