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时此刻汉帝国再把势力挤压过来,康居国将直接面对汉帝国、贵霜帝国和帕提亚帝国的三重挤压。
三大强国轮流伺候他一个,哪里来的福气?
男上加男都没有那么男。
它已经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以应对汉帝国的庞大威胁了。
幸好,小昆弥的脑子不太好使,而且小昆弥的实力也不会很弱小,康居方面觉得依靠小昆弥和他们的联军,应该可以和汉、大昆弥联军进行对抗,把战线稳住,进入长期对峙模式。
在此基础之上,康居国会进一步联合大宛国,让大宛国也成为他们的屏障,隔绝汉帝国的威胁的同时,也能为抵挡贵霜帝国的北上战略提供一些助力。
康居方面想的挺美,但是问题在于,张飞想得更美。
第一阶段的西域战略就是要南北两路齐头并进,最后在大宛国会师,将大宛国以东全部西域诸国纳入统治范围之内,答应的收为藩属国,不答应的直接灭掉,设为西域都护府下辖的郡县,直接接受汉帝国的统治。
刘备要在西域之地搞一搞另类的【郡国并行制度】。
所以在这个层面康居和汉帝国就有着不可调和的利益争端,地缘政治碰撞荡起的层层涟漪注定了二者之间必然有一场大战。
尽管汉军已经在疏勒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数日之内结束了疏勒国军队的抵抗,并且快速灭国其国,这一强悍的战斗能力让康居国心存警惕,但是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人类嘛,始终都有点小小的“贱”。
纳利多和小昆弥展开动员,动员起了联军三万五千多人,和汉军主导的多国联军的人数差不多一样,双方从人数上来说是势均力敌的,不过在具体战斗层面,张飞一样没有把康居国和小昆弥的联军放在眼里。
根据大昆弥对康居国和小昆弥方面军事能力的描述,张飞基本断定这是两个平庸的敌人,作战能力不会比疏勒国强多少,只不过在骑兵方面更有优势。
尽管如此面对强悍的装备了高桥马鞍和马蹄铁的汉军骑兵来说,他们一样没有优势。
因为双方都对自己怀有一定的自信,所以这一场战略意义上的决战居然是以遭遇战的形式展开的。
贞观四年三月十九日,两军在乌孙国中部草原上展开大战,激战一个上午,汉军主导的多国联军获得全胜,康居和小昆弥联军惨败。
其实如果是汉军直接出手,这场战斗可以结束得更快一点,但是大昆弥方面也好,龟兹国方面也好,那些小国也好,为了证明忠诚和向往,似乎都很想在张飞面前露一手,于是主动提出要【为王前驱】,为大汉而战。
张飞一开始不想答应,但是转念一想,对康居和小昆弥所部的作战能力他也是道听途说,没有亲眼见识过,所以如果能亲眼看一看,应该也有好处。
于是张飞点头答应,并且把前线指挥权交给大昆弥,让大昆弥来指挥多国联军与康居、小昆弥联军的作战,双方一开始就打出了真火,你来我往,步军对拼,骑兵对冲,打得不亦乐乎,大昆弥和小昆弥甚至都亲自上阵了。
但是在张飞看来就多少有点菜鸡互啄的意思了,他本以为大小昆弥连年作战,应该在战术和战斗力上颇有建树,但是没想到双方的战术水平都很低下。
康居国也不说了,看起来龙精虎猛,实则连骑兵阵与步兵阵的组织都很不完善的样子,张飞注意到他们的前进和后退的速度都相当有限,显然不是合格的士兵能干出来的事情。
如此一来,答案就很明显了。
他们绝不是汉军的对手。
眼看着这菜鸡互啄的战场,张飞忍不下去了,于是果断下令汉军投入战场,对康居、小昆弥联军展开碾压式破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