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姓
(一)起源
杨姓源出主要有二。其一,源自姬姓。据《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史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父改国号为晋,传到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建立杨国,为侯爵,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杨氏。其二,源自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如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
(二)变迁
杨姓早期主要在山西、陕西一带繁衍。春秋战国时期,杨氏逐渐向周边地区迁移。秦汉时期,杨姓已广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也有部分南迁到江汉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杨姓大举南迁,在南方各地生根发芽。隋唐时期,杨姓在全国的分布更为广泛,成为名门望族,如弘农杨氏。唐末五代,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姓子弟兵收复播州(今贵州遵义),从此杨氏家族世代统治播州,历经 29 代 725 年,这是杨姓大规模进入贵州的重要开端。在统治播州期间,杨姓不断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逐渐发展壮大,对贵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分布
如今,杨姓是贵州第一大姓,人口约 334.93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7.36% 。在贵州,杨姓分布广泛,以遵义地区最为集中,这与历史上杨氏长期统治播州密切相关。遵义的杨氏土司遗址,如海龙屯等,是杨姓在贵州历史的重要见证。此外,安顺、毕节、铜仁等地也有大量杨姓人口分布。在这些地区,杨姓往往形成较大的聚居村落,保存着丰富的家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二、王姓
(一)起源
王姓来源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支。一是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二是出自子姓。商纣王的叔父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其子孙居住在汲郡(今河南卫辉),以王为氏,这支王姓以比干为始祖。三是出自妫姓。舜的后裔妫满被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史称陈胡公,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取代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秦灭齐后,齐王田建的后代,为纪念原齐国,改姓王。四是少数民族改姓。如鲜卑族的可频氏、乌丸族的阿伏干氏、南北朝时高丽的拓王氏族、女真族的完颜氏等,在汉化过程中都改为王姓。
(二)变迁
先秦时期,王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西一带。秦汉时期,王姓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在北方形成了多个郡望,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王姓大规模南迁,在江南地区落地生根,成为南方的大姓之一。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许多王姓祖先随军来到贵州,在贵州屯垦戍边,逐渐定居下来。此后,又有不少王姓人口因各种原因陆续迁入贵州,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三)分布
王姓是贵州的大姓之一,人口约 320.18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7.03% 。在贵州,王姓分布较为均匀,贵阳、六盘水、安顺、黔南、黔东南等地区都有大量王姓人口。在一些地区,王姓家族还保存着完整的族谱和家族祠堂,如安顺的一些王姓村落,通过族谱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的祖先,这些族谱和祠堂成为王姓家族传承文化和凝聚家族力量的重要载体。
三、李姓
(一)起源
李姓主要有两大起源。一是源于嬴姓。颛顼帝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大理(司法长官),其子孙世袭大理之职,以官为氏,称理氏。商纣王时,皋陶后裔理徵,因直谏得罪纣王被杀,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靠吃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感激李子的救命之恩,又因“理”与“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二是赐姓和改姓。如三国时,诸葛亮赐西南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鲜卑族有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李氏;唐朝时,皇室为了笼络人心,赐有功之臣和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为李姓,如徐世积被赐姓李,改名为李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