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五次战役(1)二番部队前线集结

兵团进入朝鲜境内后,整个行军历时整整一个月,其中实际行军时间约为20天,每天前进35至40公里,夜间行军,天亮时休息,历经艰难险阻。

士兵每人负重达40公斤,除了携带个人武器装备,如枪支、弹药、手榴弹和背包外,还要额外背负一周的干粮和两枚迫击炮弹。

正值初春时节,寒意料峭,平地积雪厚达10至20厘米,低洼处积雪甚至齐腰深,一旦不慎陷入雪中,往往需要几人协力才能拔出。如此长距离的徒步行军,使得官兵体力消耗极为严重。

第3兵团紧随第19兵团之后进入朝鲜。

第3兵团是西南军区为参战朝鲜特别组建的全新兵团,与原第二野战军的第3兵团并无关系。中央军委任命原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为新第3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

陈赓于1月率先入朝,参加了中朝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并进行了战场考察。由于腿伤复发,他不得不返回东北进行治疗,因此第3兵团入朝时陈赓未能到岗,军事指挥由王近山负责。

王近山,二野中威名赫赫的将领,刘邓的得力爱将,因作战疯狂而被称为“王疯子”。他在战场上悍勇无畏,拼命厮杀。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对他恨之入骨。有一次,王近山率领一支小部队返回延安途中,主动寻找战斗机会,意外击溃了冈村宁次的华北日军“剿匪”观察团。

该团由180多名日军高级军官组成,全为中队长以上级别的将佐。王近山率军猛扑,将这批日本中高级军官悉数歼灭,光是相当于西方准将的大佐就斩杀了六名,还将一名少将旅团长劈成两半!

在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展现了真正的英雄气概。他的指挥风格极为大胆勇猛,堪称不折不扣的战将。中央曾多次称赞他:“王近山敢于打没有命令的胜仗。”邓则认为王近山的“疯”,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

王近山身上满是战伤,身体受到了严重创伤,左臂上的伤疤深得难以测量脉搏,右大腿因骨折变短,与司令员陈赓并称“三兵团二瘸”,两人一个左腿短一个右腿短,一起走路时常引发哄堂大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外,他胸前有子弹穿透的伤痕,一前一后两个疤痕,头顶上有三处大疤,顶门软塌塌的,一按就会陷下去。

即便如此,他在听到枪声时仍会毫不犹豫地冲向前线: “他们有多少兵?连李承晚的伪军加在一起也敌不过咱们的一支军区,根本比不上我们一个淮海战役!我看把美国鬼子赶下海不成问题,朝鲜那么大的地方,在三八线上撒尿就能尿到釜山去!”

第3兵团比第19兵团晚一个月入朝,抵达朝鲜时正值初春,气候乍暖还寒,气温时高时低。白天阳光照耀,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路面泥泞不堪;而到了夜晚,气温骤降,地面薄冰凝结,踩下一步,冰水混着泥土没过脚踝,鞋袜裤脚瞬间湿透,寒意直刺入骨。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第3兵团士兵的平均负重虽较第19兵团略轻,但仍超过30公斤。每日行军35至40公里,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部队已感到极度疲惫。

与第19兵团和第3兵团从国内开进不同,另一个编入第二番作战部队的第9兵团是在朝鲜境内完成了作战准备。第9兵团下辖的3个军中,第26军于2月中旬率先进入议政府地区,按照志司的部署,接替前线部队,参与机动作战防御。

随后,第20军于3月28日,第27军于3月31日分别从咸兴和元山之间的区域南下,至4月15日,全部在平康、洗浦里及新高山、淮阳之间地区完成集结。

至此,作为生力军的第二番部队下辖的3个兵团、9个军,已全部抵达预定位置。

除此以外,志愿军第39军、第40军也被划入第五次战役的志愿军作战序列。再加上朝鲜人民军的3个军团,中朝军队在一线集中了60万参战大军。

志愿军决定在西线战场的汶山到春川的战场结合敌人战友部署纵深小的特点,采取战役穿插和战术穿插相结合、战役迂回和战术迂回相结合的特点,歼灭“联合国军”的7个师旅。

在朝鲜战场上作战时,志愿军面临的最大劣势是缺乏空军力量,前线部队无法获得任何空中支援,后方的运输线也无法得到基本的空中保护。

以美国空军为主导的“联合国军”空中力量在朝鲜境内毫无顾忌地进行疯狂轰炸,给志愿军的作战和后勤保障带来了持续的严重困境。

从国内筹集的大量补给物资,只有六到七成能够成功运抵前线,其余部分在运输途中便被空袭炸毁。如果在第五次战役中依然无法解决空中掩护的问题,战役的准备和执行将继续受到薄弱后勤保障的制约,很难取得理想的战役结果。

派遣空军入朝参战,确保为后方运输线提供必要的空中掩护,这一问题已作为从志司到中央的紧急事项,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时,能够进入朝鲜境内执行空中掩护任务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正在组建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二是拥有世界第二大空中作战实力的苏联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空军组建初期,采用了“依托陆军建空军”和“在战斗中成长”的方针,从陆军中抽调了12个师部和49个团部,作为空军建设的基础力量。

1950年6月,首支空军航空兵部队——第4混成旅正式成立;同年10月,驱逐第3旅也随之组建。此后,这两支部队分别改编为空军第4师和第3师,成为最早组建的师级航空兵作战部队。

10月20日,志愿军首批部队入朝的第二天,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汇报了空军参战的准备情况:根据已经组建的空军部队及航校毕业学员组建新部队的情况,空军在1951年2月之前完全无法大规模参与朝鲜作战,最多只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游击式袭击。

到1951年2月,预计能够派出2个驱逐团(65架飞机)、1个轰炸团(27架飞机)和1个冲击团(25架飞机)参战;到6月时,总共可以出动6个驱逐团(100架飞机)、4个轰炸团(120架飞机)以及1个冲击团(25架飞机),共计11个团,约330架飞机,投入作战。

中央指示刘亚楼:

已在辽阳的第4混成旅旅部可率领第10团,与第3旅的第7团合并,组成一个喷气式师,力争在12月前挺进至安东,进行保卫边境空域作战的学习。

12月3日,刘亚楼向中央军委呈交了一份报告,指出:

在美帝具有强大的空军情况下,我新建的不大的空军部队,如果零零碎碎地去同敌人进行纯粹的空战,就是说训练好了一个大队就马上使用一个大队,一看见敌人飞机就想要打他,结果就必然形成和敌人拼消耗,这对于我方是最不利的,而美帝则恰好欢迎这个办法。

因此,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战斗训练的第一批空军部队,我认为不应该过早的零碎的使用,而应该将训练出来的空军部队逐渐积蓄起来,并进行继续训练。

小主,

在积蓄到一定数量时(至少100到150架以上,即明年三、四月间),选择一个适当时机集中地分批使用出去,直接掩护和配合前方地面部队,完成一个战役和战斗,解决一定的战斗任务。

报告里的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12个字,成为中国空军入朝参战的方针。

尽管前线和后方都急切要求空军尽早投入战斗,刘亚楼却展现了极大的耐心和坚定。

他认为,刚刚组建的空军部队立即参战并不合适,只能让完成战斗训练的飞行团,以大队(10架飞机)的形式轮番跟随苏联空军进驻安东机场,并以小队(2架飞机)为单位嵌入苏联空军的作战队形,选择敌情较轻的时机进行实战演练。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来学习空战。

1951年1月21日,空四师师长方子翼带领第10团第28大队进驻安东浪头机场,成为中国空军首支投入战斗的航空兵大队。

2月17日,第28大队派出8架飞机执行战斗任务,追击美机至安州附近。尽管最终未能追上,最近时双方距离约为20公里,但空军首长依然给予了鼓励,称此次行动已有进展,并希望今后能继续把握有利时机进行实战演练,争取与敌机交战。

21日,美军出动约20架次的B-29远程轰炸机,由F-84战斗机护航,在新义州东南80公里的宣川上空对铁路进行轰炸。

第28大队大队长李汉率领6架米格-15战机起飞应战,并在安州附近上空击伤1架F-84战斗机。交战中,李汉大队损失1架飞机,1名飞行员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