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到旁边,老朱就长叹一口气,
“哎,你看看,这就是他们选出来的进士,基本上都是南方的学子,北方的学子就没几个,
朕看他们就是包庇,要是真把这些南方学子用了,那我大明朝岂不成为了南方的一言堂,”
朱标当然知道老朱的忧虑,因为这件事,老朱还杀了一批阅卷人,可这根本治标不治本啊,
都知道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北方本就贫瘠,经济条件跟南方就没法比,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意料之中,
现在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这也不能说重考就重考了,
“父皇,儿臣提议,在这次的会试里先按照本来的名次录取人数,之后在北方的学子里找是否为我大明朝做过贡献的,
如是否参加过哪一次的战役,破格录取几名,就是可能殿试人会多一点,
殿试的题目可以偏向北方一点,在者可以根据已经颁布的条令筛选,家里有不尊朝廷条令的,没必要录取,
他自己家里都不尊朝廷的条令,还指望他当官了以后遵守吗,
比如什么家里女子不得缠足,要是家里有五岁以下女孩缠足,直接踢出录取名单,
以后会试的时候,多出一些实用的,能为百姓干实事的题目,偏向实践类的,偏向北方的,其分值与四书五经并重,”
朱标说完,低头不语,现在到底意见被不被采纳看的是老头子怎么想的,
老朱低头沉思,觉得这个方法确实有需要商榷的地方,但解燃眉之急是够了,先把目前这个关过了,
以后再慢慢细化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过老大说的对,筛选人的时候,得把不尊朝廷政令的人筛下去,
这种自身都不遵守政令的人,哪能以身作则,做一个好官,还有至于题目偏向,
本身用四书五经来作为科举专用书,就是为了招一批维护我朱家统治的人才,维护我朱家君权的人,
代替掉那些元朝时不听朝廷政令,不尊朝廷的人,实践类题目要出,不过四书五经的题目可以少,但不能少太多,
为我大明朝做过贡献的学子,当然要对他们好一点,鼓励人人为我大明的发展做贡献,
老朱终于捋顺了以后,大笑,
“多亏我儿,才能出这么好的主意,这具体的我得跟大臣们商量商量,你留下来一起听,”
“吴庸,宣汪广洋,胡惟庸,”
“是,陛下”吴内监领旨后,吩咐手下的太监去宣左右丞相,
不一会儿,吴内监推门进殿,
“陛下,两位丞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