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花苑口

身后垂手肃立的众人都知道,那是郑州的方向。

他小心翼翼地上前,沉声说道,“议长,一战区程前来电,原定计划中的执行地点赵口近段时期由于河势季节性北移,无法有效掘开……”

议长闻言当即回头紧紧盯着陈国夫,眼神中尽是冷意,后者瞬间浑身一颤,

虽然决堤以阻拦日军的提议,最早是德国人法肯豪森在1935年7月奉命起草《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中所提出的,

“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当时议长还在旁批示“最后抵抗线”,以表示赞同这一观点。

但是真正在作战中提到这一点的,还是他陈国夫本人,台庄战役胜利后,陈国夫向议长呈文道,

“台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此转入佳境。惟黄河南岸千余里颇不易守。大汛时,且恐敌以决堤制我……只需将沁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则我之大厄可解……”

为了防止在郑州会战中日军以汛期决堤,引黄河水淹华夏军,导致郑州以南的豫省平原被日军攻占,陈国夫便提议抢先掘开堤坝,

这份报告当时议长并没有在意。

直到兰封会战失利,日军十六师团长驱直入猛攻开封城,心急如焚的议长忽然想起了这封报告,于是便电令程前开始启动这一计划。

而程前接到这一命令意识到此举带来的影响有多严重,于是直接装傻,后来议长亲自给程前打电话暗示,其依旧装傻,

议长气得大骂,而后令侍从室主任直接密电明示程前,后程前无奈只得将此事移交给了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而商震则是推给了第八师师长蒋在珍,

蒋在珍之前主持过炸毁黄河大铁桥,有过类似的经验,后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将目标选在了郑州与开封中间的赵口。

闻陈国夫称赵口无法掘开,这让他心中立时动怒,本来兰封一战就打得足够让他窝火了,眼下开封失守已成定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是无法阻拦日军进攻郑州,那么十六师团大可以顺着平汉铁路一路南推信阳,直逼武城。

武城是交通枢纽和战略重镇,如果武城同样这么快速就失守,那么议长本人的威信就会扫地,甚至世界舆论和国内的舆论对他都会很不利。

议长这时候最缺的就是时间,他需要对彭城会战突围出来的第五战区以及其他机动部队共计50个师补充粮草和兵员,

使其快速恢复战斗力,以能够参加之后的武城会战。

在金陵失守后,华夏政府的绝大部分机关单位,学校,工厂等设施,并没有迁到川渝,而是转迁入到了武城,议长需要将囤积在武城周围的重要物资,

以及后方机关,社会团体,工厂都向后方搬迁和撤离,那是华夏政府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