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厨翻翻手边的记录本,用笔做了记号,然后用大勺指着走廊边上的一只大锅说,“喏,46-1号样品正在15号锅脱肉,过一会儿就该出锅了。
小伙子偷偷舔了舔嘴皮,压下心中那股奇怪的感觉,“我……我先回去了,慕……慕首长那儿还等消息呢!”
苏法医摇摇头,“唉!这么紧张?没见过大场面啊!”
这话让院里干活的老仵作听了都暗叹——这大宋专家心理素质就是好!架了一院子大锅,锅里炖着……这种恐怖场面,就是换了我这验了一辈子尸体的老家伙,也有点儿受不了啊!
经过了初期的乱相,双山寺从凌乱摆放尸骸碎片的恶臭熏天,到刘大夫喷撒消毒药水的怪味漫天,再到苏法医弄得满院肉香……法医和仵作们的工作对象――待检尸体,也都按规定一一编号、做了初步处理。因为尸骸实在太多,原本建得临时冷库放不下,只好临时从香港调运冰块来妥善储藏。用来脱去尸骸上的组织的特大号铁锅也不够:一般人家没有这样大的锅,铸造铺没有订货也不会做这么大的锅子。苏莞不得不叫警察局设法从跑大棚的厨子那里购买。
用水煮的方式去除骨骼上的人体组织是传统作法,不过水煮之后dna会被破坏,旧时空的法医很少这么干了,往往使用食腐昆虫来去除。她现在做不了dna检测,自然也无需顾忌。
最为难的是技术人员太少,包括来帮忙的刘三和他的徒弟在内,每天也只能完成几具尸体的解剖检验工作。到这会儿,苏法医也只能一面催促众人加紧干活,一面先拣着疑点比较大的“工件”下手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包括那名可疑中年男性在内的几具成人尸身的身份,成了专案组的调查重点。但凌乱的案发现场、残忍不堪的作案手段、还有案发时已经高度变质的“工件”样本,再加上根本不清楚受害者的社会关系网,使得传统的熟人认尸很难实现。
还好有颅骨复原技术,也叫面部重建,是根据人的颅骨形状,来复原受害人生前基本相貌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的依据是,在某个具体的位置,人类面部的软组织的厚度,基本上是一定的。颅骨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这人长什么样子。再加上解剖方面的证据,比如生前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生活经历等,这些可以给相貌带来某些改变的因素,综合起来对模拟模型做出修正,最终形成受害人的模拟相貌。
颅骨复原最初是有经验的法医手工完成的。经过去除残存组织、清洗、翻模(也有直接在原骨上进行)、塑形、修整、上色等步骤,最终形成拟合复原头像。这其中塑形是最重要、也最需要经验的道工序,具体作法先用塑土线在颅骨各个主要部位粘贴标记出具体的肌肉高度和形状,再根据这些塑土线形成的大致轮廓补土塑造,自然这工作仰赖于法医的个人经验和对人体解剖学的掌握程度。如果这一步出错,对最终的形象影响是很大的。
先进一些的手段就是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系统了。配合x光扫描和3d打印机,可以在不毁坏“工件”原样的情况下,直接打印输出立体的模拟头像。有很多考古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模拟重建生前相貌的。
苏法医穿越前倒是带了一套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系统软件,但x光机这里没有,3d打印机也没有。于是法医选用了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先去除残存组织,然后扫描颅骨外形,结合计算机模拟,手工在模型上塑形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