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一个月,193年12月中,正当郭嘉开始紧锣密鼓安排谋划宛城时。益中方向的张松向刘贤传递消息,而且是惊天消息。
张松在信中推断汉中刘焉身故,但是汉中方面秘不发丧。论据有三,一是梓潼巴西部分将领和掾曹和他们安插的探子来往愈加密切,连前番义正词严的法正都有所松动。
二是涪水梓潼以及巴西阆中德阳一线军事行动比之以往密切了一倍,探马细作难以新入,且原本的细作也有些暴露被捕,致使益北汉中方向的情报大为减少。
三是原本在十月中前往汉中的刘璋和赵韪二人秘密回到了梓潼,这还是赵韪府中的一个细作亲眼所见赵韪本人,可信度极高。
信尾,张松有言,说此诚为全益之机,望主公速速领人前往江州。
徐庶和张松以及黄忠三人商量一夜,只能在沿线积极布防,不敢轻举妄动,遣了信使来零陵汇报。
随之而来的还有徐庶的密信,信中写的颇为纠结,一方面不确定刘焉是不是真的死了,一方面又担心没有抓住如此良机,恳请刘贤偕人前往益中做主。
刘贤捏着两封信,请了郭嘉辛毗,有些难以判断。郭嘉快速读完两封信后,少见的也拧起了眉头,他将信交由辛毗查看,自己则做思考状。
刘贤没有打扰郭嘉,也陷入了思考。张松所举三证真实感满满,加上他在梓潼也有自己的眼线。光情报本身来说,可信度应该是拉满的。
但是这里面推出来刘焉身死就有点存疑了,跟徐庶说的一样,刘焉这么一个地方大员,担任过九卿的人,也能选择秘不发丧?
古代的人死了,是有规矩的。之前说过,就算是寻常百姓死了,也必须要有殓服之类的相应配套,不能随便找个地儿给埋了。所以古代有很多卖身葬某某的情况发生,不然为啥要卖身,直接寻个地给埋了嘛。
王公大臣的死就更讲究了,如果是重臣,家里要按规矩治丧。然后皇帝皇后去吊唁慰问的,比如前面的皇甫嵩,献帝就去慰问来着。
刘焉若是卒在汉中,献帝赶不过去,或者说刘焉不够资格让献帝来吊唁,那皇帝也要派人去吊唁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内臣,比如宦官或者近侍之类的。
另外治丧结束后,送葬也有很多讲究,甚至朝廷上有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官员,叫谒者仆射,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总之两千石的大员,就算是死,讲究也多的很。
如果刘焉真的死了,选择秘而不发,于规矩上多有不合。刘焉是担任过宗正的人的,这种人是很看重祖宗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