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 四轴无人机

大国工业 华东之雄 2774 字 7个月前

“同学们,我们拿着国家的补助,吃着人民种出来的粮食,我们必须要为人民做点事情,我们必须要做到每年都有新的成果问世,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

“老师,我觉得,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发动机的国产化!”一名年轻的男学生开口。

“是啊,不就是一台航空发动机,奥地利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一名女学生开口:“如果能完成这台发动机的国产化,那我们的飞机售价还能降低五千甚至是一万。我们能让人民用上更便宜的轻型飞机!”

蜜蜂3号飞机是他们设计的,它的结构简单,下面是敞篷座舱,前后两名或者是三名乘员的布局,同时也是整个飞机的整体,上面是轻金属骨架和布蒙皮,后面是尾撑,连接正常尾翼,发动机在哪里?就在座舱的后面,机翼的下方,这也是超轻型飞机才会有的布局。

蜜蜂3C使用的是1台奥地利Rotax447型发动机,功率为31.3千瓦,也就是42.6马力,对于一架超轻型飞机来说,这种动力就已经很不错了。

“是啊,如果能完成发动机的国产化,我们当然可以让飞机的售价更便宜一些,但是,发动机一直都是我们的弱项。”胡教授推了推自己的眼镜:“同学们,我们知道,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必须要保证足够高的可靠性,而且,咱们首都航空航天大学虽然也有航空发动机专业,但是都是研究涡轮机的,咱们这种超轻型飞机用的是活塞式发动机,这个真不是咱们的强项。”

除了他这种超轻型飞机,哪种飞机会用活塞式发动机?别看前面是螺旋桨,后面也是涡轮机,美国的那些小型运动飞机都是这样的。

全世界需要的航空活塞发动机都非常少,相关的企业也很少,最佳的选择就是RotaxWerkAG,这是一家1920年成立在德国德累斯顿的公司,1943年的时候搬到奥地利维尔斯,开始也是生产汽车发动机的,后来才开始生产航空活塞发动机,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没有独立存在多久,到1970年的时候被庞巴迪收购。

这个公司主要生产航空用的轻型活塞发动机,从32马力到115马力之间,由于是造汽车发动机起家的,所以开始生产的447和582系列还是直列式气缸,到912和914系列才运用水平对置四缸,后者功率最大。

国内没有合适的发动机,自己研发又没有技术,所以只能外购。

“我们正在研发一款水平对置的发动机,计划输出功率六十马力,风冷四冲程,你们有兴趣吗?”一个声音响起。

众人都望了过去,看到了一名同样年轻的人,要是不说话的话,还以为是他们中在一员呢。

“秦总?”胡教授想到了海军领导打过的招呼,试探性地问道:“你是太平洋集团的秦总吗?”

秦总!

一旁的大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

这是一个充满光环的人!

大四学生,其实现在还不算到毕业的时候呢,但是,从去年开始,秦总就在自主创业,现在,太平洋集团已经成了一个耀眼的存在!旗下有鞋厂、方便面厂、摩托车厂,正在兴建一个大型钢铁厂,还要搞八万吨的模锻压机!

大学生们对这样一个从他们身边崛起的人,都是非常佩服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把秦锋当偶像崇拜,同样是大学生,看秦总多牛!

“您是胡教授吧?叫我小秦或者小锋就行。”秦锋说道:“胡教授,我们摩托车的发动机用在你们的飞机上,能成吗?”

在后世,一大群在自己家里造飞机的爱好者们,买不到专业的航空发动机,就是用摩托车发动机来代替,不过,那种小排量的摩托车发动机肯定不行,毕竟功率太低了,飞不起来,至少也得500CC以上的,后来隆鑫搞了个650CC的发动机,研发出来的时候,就成为了某款航空器的预定动力。

此时,听到秦锋的问话,胡教授点头:“当然可以,只要体积和重量小,功率大,油耗低,那用在飞机上当然没问题,而且,六十马力的功率也不会过剩,我们计划将蜜蜂3号改款成为三人乘坐的型号,正发愁没有合适的发动机呢,你们这种发动机要是能研发出来,给我们用正好!”

虽然叫做超轻型飞机,但是发展起来,肯定是越来越大,最初的蜜蜂只能坐一个人,现在已经能坐两个人了,但是,他们还想要进一步发展,达到三人乘坐!

这样的话,那就需要更强的动力了,秦锋给送来的这款发动机,那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对了,秦总,听海军那边说,你们想要搞旋翼机?”

“对,胡教授,我们认为,对超轻型飞机来说,旋翼机的布局比这种伞翼布局更合适。”

“为什么?”胡教授皱起来了眉头。

这种蜜蜂飞机可是他的杰作,这十几年来,他一边搞教学,一边搞科研,忙得不亦乐乎,蜜蜂飞机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突然有个外行过来,告诉他研究的方向错了,还有更好的?

胡教授当然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