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宿命决定的航海统帅

【做个太平王爷,没什么不好的,天高皇帝远,至少在北京这个地方,那还是他的地盘,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实在无聊了,上马提刀,跑到北边去一顿砍人,不但没有过错,反而大大有功。】

【这样的日子,还真不一定就比当皇帝差了。】

【可是朱允炆的骚操作,实在是太逆天了。】

【造反是要掉脑袋的,跟逍遥王爷相比,朱棣知道怎么选。但有朝一日,这个逍遥王爷当不成了,恐怕分分钟就要掉脑袋,那么晚掉和早掉之间,朱棣同样知道怎么选。】

【或许,这倒霉孩子,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会成功!】

【后世分析那场改变了天下格局,改变了华夏未来的靖难之役的时候,经常痛斥朱允炆的糊涂,以及他身边整个智囊团的弱智,不惮用最严厉的词汇,去抨击他们的行为。】

【其实,朱允炆团队,固然一塌糊涂,但即便如此,在那个年代,拥有皇室正统,这个优势还是太大太大了!】

【可以说,朱允炆的机会有无数个,但朱棣的失误,或许只能有一次。】

【朱允炆之所以削藩把朱棣放到最后,固然是一步臭棋,但有的史学家认为这是导致靖难之役成功的根本因素,也恐怕有失公允。】

【靖难成功,本身就是非常玄幻的事情!】

【天时,地利,人和……朱棣是哪哪都不占啊!偏偏最后赢了,这你上哪说理去?】

【有这种逆天的运气,那只能说他就有这个白帽子王的命,挡都挡不住,说不定朱允炆率先削他,他照样造反,结果照样能赢呢?】

【现在,这个已经不可能再造反的倒霉孩子,听到消息,来到金銮殿上,只为了乞求一个跟随舰队出海的资格。】

【老朱,会给他么?】

【这事儿吧,我不能劝……实在太犯忌讳。】

【现在我不比以前了,拖家带口的,可不能说回老家就回老家,这里的一切,已经割舍不下。】

【所以,关乎大明的宗室,藩王的去向,还是让老朱自己做主比较好。】

【说起来……朱棣今天能来,倒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在另一个时空里,朱棣就是推动大航海的最高领袖,倘若没有朱棣的支持,郑和就算对伊斯兰教再虔诚,也不可能完成七次下西洋的壮举。】

【当然了,有史料称,朱棣大航海的原动力,是寻找朱允炆。这种说法是否靠得住,已经不可追溯。】

【但如果说大明的未来,有人一定要长期游离于国土之外,在茫茫大海上,弘扬大明的威严,传颂大明的声名,这个现在年仅十五岁的四皇子朱棣,似乎正是最佳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