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用?”朱元璋不解。
“一方面是因为徐辉祖的弟弟当时已经投靠了朱棣,朱棣的妻子更是徐家的长女。另一方面是因为朱允炆自己的位置也不稳。要知道,朱允炆可不是朱标的嫡子,朱标的嫡子是常家一脉的,因为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为妻。但常氏在生完朱允熥后便早亡了,外加上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也是早亡,导致你最后不得不从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去选择接班人。”
“咱的大孙也!”朱元璋难以置信地呢喃道。
“为了让朱允炆接班,您把他的母亲扶立了成了正式。他的母亲并不是出生开国武勋家庭,而是出生于文人士家,所以朱允炆天然的害怕自己那个带着开国武勋血脉的嫡出弟弟,朱允熥在出生上天然和武勋亲近,导致他本能的排斥任何武勋。”
朱元璋已经确定了,这是个傻孙子。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朱允炆也是一个被文官教傻了的典型代表。他在继位后算是全方位的倒向了文官集团,在这样的状况下,武勋自然非常不满,这也是朱棣能成功实现靖难之役的原因之一。至于最后的大明战神,他不仅浪丢了六十万大军,而且还是由他亲自为朱棣打开的南京城的大门。”
听完这段解说,朱元璋着实困惑无比,他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把位置传给朱允炆这种傻孩子。
李文忠也非常不理解看着自己那相貌俊秀的好大儿,六十万大军被浪丢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同一时间,永乐时空的朱棣开怀无比的大笑了起来,朱允炆有多无能他非常清楚。至于大明第一代战神?联想到后人那种取外号的癖好,这个所谓的战神自然是满满讽刺的意思了。
“回到您的问题。”萧盼盼押了口水,“朱棣能造反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是燕王,是您推行分封制度的产物,靖难之役的发生也再一次证明了分封必然会带来战乱。”
看到这的嬴政眉头深锁。
“当然,作为当时天下最聪明的人,您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了?事实是,在操作层面上来说,您的分封制度和周朝,汉朝,晋朝的制度已经不一样了,本质上您对这项制度已经完成了一次迭代升级,甚至在制度设计上也非常巧妙。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朱棣就算想反,他都没有这个能力,反了也只有死路一条。这里提一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归根究底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您的好圣孙不乱削藩,朱老四是不会造反的,不是他不想,是从账面上看他没这个能力。”
朱元璋此时还没有思考过封藩的事情,所以他真的很好奇自己究竟是怎么设计这项制度的。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帝王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嬴政,他记得之前萧盼盼说过,关于分封的具体政策到那个朱棣时会讲,所以他判断这个朱棣的政策和他父亲的政策应该是有关联的。
“咱的分封政策巧妙在哪了?”朱元璋赶紧问道。
“你不是问朱棣是怎么造反的吗?”萧盼盼一愣,随即又觉得这个问题的确需要牵扯到朱元璋的分封政策,于是组织了一下语言后说道,“概括下来其实也简单,边军守边,亲王压阵,三条防线,相互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