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胡惟庸案的开始

“事实上,我之前也说过,您在南北榜案后进行的妥协,根源也在于此。科举的结果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配给制,最后整个大明朝廷的利益,也就变成了各地党争的最高奖品,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萧盼盼摇头失笑,“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点在于,这是您能找到的,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

听完这一段,朱元璋也算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所谓的政治大案会牵连这么久了。他原本以为自己是在和李善长斗,没想到,自己是在和整个南方的官僚斗。

“接下来是第二个方面,您对皇权的认识逐步加深。”萧盼盼喝了口水后,继续说道,“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人才选拔上。”

“在洪武三年,您举行过一次科举,然后您神奇的发现,科举选出来的人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全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萧盼盼一句话又戳中了无数人的肺管子。

“所以您不再信任科举制,搞起了老一套的举荐制。”萧盼盼也是扶额摇头。“怎么说呢?这件事还真不怪您,庶族地主出身的文人,大多都是如此,还是那句话,这是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的问题,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了。”

听到这的朱元璋更加坚定了改革教育内容,将教育主导权收归朝廷的决心。

“既然要搞举荐制,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各种人身依附关系就必然会出现,因为举荐制天然就会造成人事任命权从皇帝的手上,过渡到丞相的手上。”

“我能看到的数据是,洪武年间通过举荐制上位的三品官员一共有197人,占了洪武年间三品官的四成以上。而朝廷六部里,各部门都有超过一半的人靠举荐制成为了侍郎,其中这样的人在刑部达到了七成以上。”

这一数据别说朱元璋听着揪心,各朝各代,有脑子的皇帝听到都揪心。

“其实您也知道举荐制的问题,所以您让李善长提前退休,提拔了汪广阳,胡惟庸这样的新贵。但您还是低估了举荐制的威力。”萧盼盼顿了顿,“对了,忘了说了,这个案子就叫胡惟庸案。您看,是不是真的很贴切。”

正在一边看直播,一边研究考成法怎么推行的胡惟庸骇然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