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气藏府病形篇第四(八)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便对岐伯说:“嘿,岐伯,我这人啊,就好奇心重,啥都想知道。今儿个就想听听六腑里的那个大肠要是病了,会是个啥情况呢?”岐伯一听,哈哈一笑,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我这就给你细细道来。”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要说大肠病啊,那症状可不少。你得想象一下,这大肠里头要是出了毛病,那感觉就像是肚子里有个搅拌机在疯狂搅拌,疼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还伴随着‘咕噜咕噜’的响声,就像是肚子在唱歌,不过这歌可不怎么好听,简直是‘濯濯’之音,听着都让人心里发毛。”

黄帝一听,笑得差点没岔气:“这大肠病还自带音效呢?哈哈,有意思。”

岐伯接着说:“更有趣的还在后头呢。要是这大肠病在冬天再碰上寒气侵袭,那可就更热闹了。你想想啊,本来就疼得要命,再一受凉,大肠就开始‘罢工’,直接就开始拉肚子了。这拉肚子可不是一般的拉,那是‘当脐而痛’,就是肚脐眼周围疼得死去活来,站都站不稳。那感觉,就像是肚子里有个调皮的小鬼在捣乱,非得让你躺床上不可。”

黄帝一听,忍不住笑道:“这大肠病还真是够折腾人的。那咱得怎么治呢?”

岐伯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治大肠病啊,得和胃一起治,因为它们俩是‘同伙’嘛。治疗上呢,有个穴位特别管用,那就是巨虚上廉。不过啊,在现代穴位名称里,它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上巨虚’!”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上巨虚?这名字听起来还挺有范儿的。那这个穴位到底在哪儿呢?”

岐伯便开始详细讲解起来:“这上巨虚啊,它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具体位置呢,你得先找到足三里。足三里你知道吧?那可是个养生大穴,位置在膝盖的外侧,向下大约四横指的地方。找到足三里后,你再往下量三横指,然后往旁边挪一小点儿,那儿就是上巨虚啦。这个穴位啊,就像是大肠病的‘克星’,只要针灸一下,大肠病就得乖乖投降了。”

黄帝一听,觉得十分神奇:“原来这上巨虚这么厉害啊!那它具体有啥作用呢?”

岐伯说:“这上巨虚啊,作用可大了去了。它不仅能治疗大肠病,像是腹痛、腹泻、便秘这些,统统不在话下。而且啊,它还能调和肠胃、疏通经络,让你的肠胃变得更强壮,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你说这穴位神不神?”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神!太神了!这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

岐伯又说:“不过啊,黄帝,这穴位虽然好,但也不能滥用哦。针灸这事儿啊,得找专业的医生来操作,不然的话,扎错了穴位可就麻烦了。就像你做饭一样,食材和调料都得适量,不然做出的菜可就不好吃了。”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你这比喻打得真好!看来啊,我这中医知识还得继续跟你学习呢!”

岐伯也笑了起来:“黄帝啊,你谦虚了。咱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对了,说到这大肠病啊,我还得提醒你一句,要想预防大肠病,那平时就得注意饮食卫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垃圾食品。还有啊,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别总是憋着不上厕所,不然的话,这大肠可就要‘造反’了!”

黄帝突发奇想,对着身边的岐伯说:“嘿,岐伯,我想听听关于六腑里胃病的那些事儿,你给讲讲呗?”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大佬又开始求知欲爆棚了。于是,他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开讲:“胃病啊,那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得了胃病的人,肚子会胀得跟个大气球似的,胃脘那地方,就在心口窝那儿,疼得让人直哼哼。而且啊,这疼痛还会往上窜,跑到两胁那里去捣乱。更糟糕的是,膈肌和咽喉之间就像被堵住了似的,吃啥都咽不下去,那叫一个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