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与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为什么仓央嘉措会厌倦布达拉宫的生活而眷恋红尘,成为一个非典型活佛呢?
这就跟这十四年隐居乡野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仓央嘉措之前,同时,在仓央嘉措之后,都有过了许多活佛,然而他们几乎都是从小就在寺庙中学习成长的,跟仓央嘉措这种野放生长的特例完全不同。”
小主,
青雪璃看着女朋友期待的好奇眼神,整理了下脑海里纷涌的知识,组织语言继续道:“首先,仓央嘉措的家乡信奉的是宁玛派。
这个派别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相对比较自由,可以从事劳动,允许男女自由恋爱,并结婚生子——这与格鲁派森严的教规完全不同。
仓央嘉措生活在乡间,虽然也学习佛法,但并没有被各种经典和戒律教条约束。
其次,仓央嘉措从小受父母影响较深,对世间万物充满敬畏与热爱。
父亲曾教育仓央嘉措,众生皆平等,以容貌、地位、财物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是对生命的不敬。
这种淳朴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仓央嘉措,也在他的诗歌里得到体现。
最后,仓央嘉措的家乡门巴族民风开化、男女平等、恋爱自由。
可以说,仓央嘉措的情歌,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极度向往,都孕育自门巴族文化。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期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面对那些清规戒律,内心是多么地压抑了。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五世活佛十几年入定不出,布宫上下颇有微词。
1696年,康熙皇帝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并从俘虏那里偶然得知五世活佛已圆寂多年。
康熙帝对桑结嘉措的有意隐瞒十分震怒,发出一道圣旨严厉责问桑杰嘉措:活佛去世了,你不告诉朕,假装他还活着,这是欺君之罪;你还挑唆葛尔丹与朕为敌,是想让朕亲自来讨伐你吗?
原来,蒙古葛尔丹部的首领葛尔丹早年就与桑结嘉措相识,两人一直往来甚密,因此准葛儿战俘才知道内幕。
桑结嘉措连忙向康熙帝解释真相,同时急匆匆派人去门巴迎接转世灵童。
就这样,14岁的仓央嘉措被人从门巴迎至拉萨坐床,成为六世活佛。
当时仓央嘉措刚遇到了第一位心爱的女孩,那是他家乡的玩伴,名叫仁真旺姆,这段感情因为仓央嘉措被送往拉萨而无疾而终。
一只自由的鸟儿原本快乐地在东山顶上飞翔,忽然被关进布达拉宫的金色囚笼,远离家乡亲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