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泰的脸上平静,心里却怒不可遏,他已忍无可忍了。
西北大捷,唯一参与指挥的文官只有陈恪,而他只是一名七品文官,还是文官集团排斥的那个文官。
他不想抬高陈恪就要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武将的地位必将大幅提高。
这是他不能容忍的,武将必须在文官的统领下,不管日常还是战时。
他是左相,既是文官的领头羊,就要为全体文官的根本利益出头。
范泰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在朝会上率先出班奏道:“臣弹劾观文殿侍读陈恪蛊惑皇上,违反太祖遗训,罪不容诛。”
他以弹劾陈恪为突破口,朗朗说道:“太祖初定天下,曾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宗、文宗皇帝秉持太祖遗训,事无巨细均与朝臣商量方才施行。”
“陛下自登大宝以来,太后摄政,遵循先皇遗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我大兴王朝上下一心、繁荣昌盛。”
“可陈恪入宫侍读以来,在其蛊惑之下,陛下远离朝堂众臣,如西北平叛如此重大之事,皇上也不与朝臣商议,全听陈恪一人之言。”
“幸西北有楚国公、乐昌侯等沙场老将,又有长安、延州、渭州、府州、麟州各知府的运筹帷幄,西北能取得大捷,全赖这些文臣武将的通力合作。”
范泰说到这,李祯的脸颊轻轻抽动一下。
西北大捷后,他想到文臣的各种反应,却没想到会达到这种不要脸的境地。
范泰为了除掉陈恪,已不惜扔掉这张老脸了。
可他还在说:“诸葛武侯有言,‘亲贤臣、远小人’,皇上圣明,虽受陈恪的一时之惑,但想起武侯所言,得群臣的提醒,必有远近之分。”
“臣请革去陈恪观文殿侍读之职,以儆效尤。”
范泰说完躬身一礼,抱着笏板不再说话。
而其他众臣也是沉默不语。
林毅之着急,可他不能说话。
站在御台下的曾毅握紧双拳,但他也不能说话。
常继祖张张嘴,可他不知如何反驳,于是瞪大双眼看向站在前面的长兴侯刘艺,见他没有动静,又转眼看看巩昌侯张勇,心里愈发着急起来。
他不会关注郭昌,只奇怪张勇为何不说话,这位冷面侯向来直言快语。
可他着急没用,张勇还是一言不发。
常继祖等不及了,决定出班反驳,不管能不能驳倒范泰,态度必须明确。
他出班正要说话,却听一道洪亮的声音传来,“臣不赞同范相的奏议...”
包拯出班朗声说道:“臣虽是文人,却也知一个道理,战场形式万变,需统帅一人乾纲独断,容不得各种杂音扰乱军心、失去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