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也贯穿至今。
春秋礼崩乐坏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封土墓的普遍出现。
没有了礼教的约束,谁的坟包封土堆大,谁就有面子!
于是乎封土堆日渐高大,形成了东周到秦汉时期的主要墓葬形式。
即下面是竖穴椁室葬,上面是高大的封土堆,因为像个倒扣过来的斗,所以也叫覆斗形封土。
东汉以前的封土堆,建成的时候都是方形的,夯土堆一层叠一层,顶部是一个小平台。
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饱经岁月摧残后的圆形小山包,那是被岁月磨平了它的菱角。
覆斗式封土堆也叫覆斗方上式,这是华夏墓葬形制的一代目。
地下和地上都是建筑结构,墓里最重要的还是里面的东西,除了墓主人的尸体就是陪葬品,此外还有殉葬的人或者动物。
商朝的妇好墓,各种青铜器、玉器、象牙制品,几千件文物让人叹为观止,件件都是顶级国宝。
此外就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殉葬,商朝灭亡,到周朝建立后,迈入礼制的周人就开始了漫长的革新之路。
不可否认的是后世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存在人殉案例,但至少和上古相比,不再是主流。
广为人知的人殉制度,有一个人很出名,即朱元璋。
朱元璋承接蒙元的殉葬制度,并没有大规模修改,被后人咒骂不已。
但翻看史书,明朝之前,明朝之后,朱元璋的殉葬都谈不上大。
为何能引来无数咒骂?
主要原因还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光复汉家天下的天子,怎么能用人殉呢?】
“咱改还不成吗?”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标儿……”
老朱本想吩咐朱标去做,一眼望去,除了老二老三,老大老四不在。
愣了愣才突然想起,兄弟二人试制火器去了,今日没来。
“老二,去叫你大哥和老四回来。”
“帮又帮不上忙,该不会是躲着咱吧?”
匠作间。
“老四,这样能成?”
“肯定能成。”
朱棣放下手中的工具,抓起一把小珠子,解释道:“底火,击发,射出去。”
“做不到后世的圆形子弹,但加大威力,很简单。”
“凡事都是一步一步来。”
朱棣仅仅只是在原本的火铳上,进行改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射的多,射的远,杀伤半径大。
【人殉制度的缓慢消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华夏第一轮武德爆棚的战国时代,列国打仗的人都不够用,怎么还能活埋呢?
当然,白起除外。
白起表示:一举两得,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