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扎营

如果放在泰伯利亚纪元前,那么黄区一定是个充斥着旅游资源的危险地带。好吧,就算在前泰伯利亚纪元,黄区也不会有什么人想主动去的就是了。黄区不仅地势起伏大,地形多样,而且还常常发生各种各样反常的自然灾害。

其中最典型的,也是最被大伙讨厌的一种就是时速能达到五百英里的龙卷风。这龙卷风刮完地上什么也不剩了,特别是正在行军的部队碰上龙卷风,那真的是有苦说不出。当然,最厉害的还得是从红区探出头来的离子风暴,罩谁谁死。

不过这次运气不错,第40猎兵团路上没碰上什么特别让人难受的自然灾害。顺利的来到了此处的任务地点:差不多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的交界处,也是前五大湖的周边区域。

而在此处,另一支GDI部队(第七步兵团)也是做好了换防的准备,他们已经在这个位置执勤一年了。

在另一支部队的掩护下,第40猎兵团和第七步兵团正在有序的进入和离开阵地。前脚第七步兵团的机枪手扛走了自己的弹药箱,后脚第40猎兵团的一名副机枪手就把自己的弹药箱放了下去……

换防持续了半小时,随着第40猎兵团的基地车展开,这次换防的任务顺利结束,剩下的就是驻防任务了。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好奇,第40猎兵团以及之前的第七步兵团为什么要在这里驻防。这里有什么战略价值吗?

有,还真有。就在他们行动基地的不远处有一座大型复合工业园。这座工业园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前就被建立了起来,在当时情况还不算太坏的时候,这座工业园是军民两用的,既会生产武器,也会生产各种生活用品。

而如今,这座复合工业园的主要职能是净化从五大湖抽取而来的水,让其达到安全的饮用水标准。之后这些水会被运回蓝区,或者转移给周围经过考察的黄区聚居点。顺带的也会处理一些被采集回来的泰伯利亚矿石。

不过,这座工业园最重要的战略价值还是为之后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用水。等到附近的ZOCOM部队完成了对这片区域的泰矿清除作业,之后会有专业团队来到这边小范围的恢复生态环境,等到环境指数稳定之后,这边会建立起一座大型复合军事基地。之后以此为基点,开展黄区收复运动……这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完成的活。“新伊甸计划”集结了欧洲GDI的近乎全部力量,花了快八年才完成收复计划。这边撑死还在起步阶段,而且投入的资源也远不及“新伊甸计划”,同时美国中部地区NOD的活跃程度也远超欧中欧地区……一步一步来吧。

“营长,营部准备好了。”虽然防线还是那条防线,但是其中驻扎的部队发生了改变。理所应当的,许多的细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各级部队指挥所的所在地。

“好的,我过会在团部开完会就过去。”有的指挥官倾向于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前线,好让自己与士兵们字面意义上的同在。看见一位高级军官及其卫队在战线上与自己一同举枪射击是一件有助于稳定甚至提升部队士气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稳住摇摇欲坠的战线)。不过如果这位高级军官被击伤甚至击毙,同样也会对前线的部队造成一定的影响。

“嗯……那长官你还有什么命令吗?”也有的这个倾向于把自己的指挥所设立在战线的大后方。这样一来就不用太过于担心敌人一轮激进的斩首行动下去己方部队直接群龙无首,变成一盘散沙。不过如此一来,指挥官们命令的传递与信息的收集都会收到一定的影响,不即时的决策对于千变万化的战场态势来说通常是个糟糕的因素。

“嗯……那你就去再检查检查指挥所都状态吧。谨慎一点不是坏事,这边要开会了,你自己忙吧。”216营的营部选在了介于最前线与大后方的中间地带。选择从来不是一个能被肯定的概念,没人能说清楚选择后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做出选择后,尽力让自己与自己做出的选择进退一致。

“收到……挂了啊……去检查一下吧。”放下通讯终端,游墨走出了正在布设中的指挥所,来到了地表。

在如今这个动不动就刮离子风暴以及各种牛马玩意的环境背景下,一般来说不管是GDI还是NOD的指挥官在设立自己的指挥所时要么会选在自己的MCV上,要么就是利用快速搭建技术,建造一座半地下或者干脆点全部在地下的指挥所。不过MCV这种贵重东西,GDI掉了一台都要心疼老半天。一般来说GDI部队要到团级才会开始配备有MCV,而且还不是每一个团都能配。所以实际上,大多数指挥官在选择指挥所时都只能选择后者:自己动手造一个,或者让上头的MCV帮自己搭一个。

毫无疑问,216营是没有MCV的……不过40猎兵团是有MCV的。在MCV的帮助下,216营的营部在短短的三小时内基本完工。只剩下一些小问题需要工兵们来发现并解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座设立在防线后方一定距离的营级指挥所是一个半地下掩体。地上部分划给了炮兵排,好让他们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倾斜火力。同时如果敌人想强行冲过来把炮兵阵地端了,那么指挥所直属的警卫排肯定能给他们大大的惊喜口也!

不过考虑到弹药殉爆的可能性,炮兵阵地实际上位置还是和地下的指挥所是一个错开的状态。就算此处炮兵阵地真被敌人的反制炮击轰飞了,指挥所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顺带一提,216营的炮兵是分散布置的,不是所有的迫击炮和榴弹炮都被布置在了这处掩体中。

接下来要干的事情就是为指挥所谨慎的选择几个额外的隐蔽通风口以及出入口……毕竟NOD的火焰武器真的是丧心病狂。

至于前线的战壕还有碉堡就没有什么大的调整了。不仅仅是因为如今资源比较吃紧,同时也是因为没啥调整的必要。这些战壕以及碉堡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总的来说已经达到了最好。

———

GDI前线经典故事:战壕里的小说家们。

一名GDI士兵闲得蛋疼的在战壕里刻了一段富有想象力的只言片语作为故事的开场,然后他就懒得刻下去了。

而当后续的第五班换防部队抵达时,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一段战壕的墙壁上居然有一段令人啧啧称奇的小故事……然后他们也加入了续写的行列中。

至于为什么能保存下来?一是那块区域环境还算稳定,最近一直没啥异常气候。二是如果可以的话,GDI并不想花什么力气用于战壕和碉堡这种简单工事的维护。只要士兵不把战壕什么的挖开,他们干什么上面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上。

如果放在泰伯利亚纪元前,那么黄区一定是个充斥着旅游资源的危险地带。好吧,就算在前泰伯利亚纪元,黄区也不会有什么人想主动去的就是了。黄区不仅地势起伏大,地形多样,而且还常常发生各种各样反常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