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和三楼是用来住人的,另外两栋楼,三楼和二楼一共有7个房间,三楼是3个房间一个卫生间一个客厅外加一个露天阳台,上面放置了晾衣架,可以晒被子和衣服。
二楼的格局和三楼类似,只是房间数量更多些,四个房间一字排开,共用一个卫生间和客厅。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简单的家具,一张书桌搭配一把木椅,方便学生学习,暖黄色的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为深夜伏案的学生提供照明。
一个双开门的大衣柜,足以收纳学生和家长的衣物。一张结实的单人床,铺着干净的床单,床头柜上还摆放着一台崭新的风扇,在炎热的夏季为学生送去清凉。
至于空调,子书也想安装,可是考虑到安装空调后,房间的租金势必会上涨,那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未必负担得起,安市的夏天并不算漫长,最热的时候都已经放暑假了,所以一台风扇足以应对,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安装空调的念头,只在卫生间里安装了热水器,冬天洗澡也不用担心着凉。
一楼被划分成两个独立的厨房,中间用一堵墙隔开,确保租客之间互不打扰,又能共享一个宽敞的空间。每个厨房都安装了两套灶台,一套是老式的土灶,烧的是木柴,火光映照着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另一套则是新式的液化气灶,银色的炉身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金属的光泽,预示着便捷生活即将到来。
除此之外,一楼的卫生间里还装了一台崭新的洗衣机,尽管厨房后门就是奔腾不息的大河,洗衣服十分方便,但这洗衣机代表着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房该有的配置都有了,家长们可以放心,至于其他生活用品,比如毛巾牙刷之类的,那就得家长们自己看着办了。
子书看着收拾妥当的房间,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就等着开学家长们带着孩子来租房了。房子装修好,准备出租的时候,很快也就租出去了,毕竟想要陪读的家长是真的多。
女学生和家长通常关系更亲近,所以家长们都倾向于只租一间房,母女俩同吃同住,既节省了开支,又能互相照应。
而男学生正值青春期,和家长相处容易产生摩擦,所以家长们往往会选择租两间房,给彼此留出一些独立的空间。
程心只管把房子租出去,至于租客们在房间里如何生活,她一概不过问,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基本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为了维护良好的租住环境,还是提前和租客们约法三章:不能在房间里打架斗殴,以免影响其他租客的休息;不能大声喧哗,制造噪音,影响邻里和谐;更不能损坏房间里的家具和电器,否则照价赔偿,概不赊账。
房子装修好后,刘静雅便迫不及待地从舅舅家搬了出来,彼时正值盛夏,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偶尔从河面吹来一阵风,也带着湿热的温度。
家里的麻辣烫店也终于开张了,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玻璃窗照射出来,在夜晚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温馨。刚开业的时候,因为心里没有底,程心只准备了一小筐新鲜的蔬菜和几盒切好的肉卷,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台子上,像是在等待检阅的士兵。为了节省开支,也没有请人帮忙,只自己一个人在狭小的厨房里忙碌着。
小镇上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新鲜的吃食了,麻辣烫的香气顺着风飘出去很远,勾得路过的学生们频频回头。
程心没想到仅仅是开业第一天,准备的食材就不够卖了,很多学生来晚了,只能失望而归。 第二天,学生们早早地就来排队,生怕错过这新奇的美味,每天都在催促程心多准备食材,并且希望程心能快点招人,好让他们不用顶着烈日排队。
程心这才意识到,是自己低估了学生们的热情和这门生意的火爆程度。 思来想去,程心决定招两个帮手,正好三舅妈郑满在家里带表哥程彬,还有个租客也表示愿意来帮忙。她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中午和晚上能给自家孩子捎一份饭,工资可以少拿点,毕竟店里的麻辣烫和炸串闻着就香,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偶尔吃吃也挺好,加上老板家孩子也在秀中读书,平时的午饭和晚饭都是老板自己做的,一看就很健康。
郑满过来帮忙的话,程彬自然也就在店里吃饭了。反正在店里做饭,一个是做,三个人的饭菜也不过是多添两碗饭,多炒两个菜的事情,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学校附近的麻辣烫店,主营客户就是学生,一般午晚饭点最忙,其他时间店里总是静悄悄的,偶尔有几个学生路过,好奇地往店里张望,闻见香味了,还会驻足看一看。
郑满和另一个帮忙的租客可以等上午做完家务再来店里,先把要用的食材处理好,切一切,串一串,摆放整齐,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等到放学铃声一响,学生们就像潮水一样涌来,她们就要手脚麻利地烫菜、点单、收银,忙得不可开交。请了两个人之后,程心终于没那么累了,也可以好好的给刘静雅准备饭菜了。
学校附近的餐饮店,虽然客源单一,但是目标群体明确,只要抓住学生的需求,就不愁没有生意。学生放假就休业,寒暑假也是一样的,忙的时候很忙,但赚钱也是真的赚钱。
最重要的是程心骨子里还是
二楼和三楼是用来住人的,另外两栋楼,三楼和二楼一共有7个房间,三楼是3个房间一个卫生间一个客厅外加一个露天阳台,上面放置了晾衣架,可以晒被子和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