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家私无限不行善,不足贪心万贯钱。
不用功夫心口意,金龙智斗石渠边。
畜生伤害非公理,虎尾炎燃怒艮前。
脚踏群窝挥干戚,杀狼宰种万人传。
话说那侯顶天心生歹意。只见他眼珠子滴溜溜来回乱转,想出一个主意来。忙叫管家端来笔墨纸砚,胡乱地编写一阵。写罢,便带着一纸文书并一众家丁都到山脚下石渠旁,就见许多庄客都在。侯顶天便假惺惺地谓众拱手说道:“乡亲们辛苦,修理石渠乃本庄大事,只待石渠修成之后,侯某定有重赏。”一众庄客听了,都知侯顶天心思歹毒,只是空口白话,定不会有赏,也自不理会他。侯顶天见一众不言不语,便干咳两声便道:“话说前些年,咱庄上闹土匪,先父恐家财使后辈遭殃,曾在此处埋下元宝两坛,还望众乡亲们凿渠时多加留心,但有见了坛子的,上报与侯某,如能完璧归赵,侯某定然加倍报答,若有破损失窃,则定罚不饶。”言毕,便在渠边巡查。众人听了,各自惊骇。
此时,储高早带一伍人在渠边石头上坐着,守看那两坛元宝。只因周围庄客众多,都站在周围,以此遮蔽了六人身形。储高听了侯顶天一番言语,也不知声,心思道:“这厮消息也算灵通,满是瞒不过他了。”思罢,便起身来迎侯顶天道:“侯爷,恭喜恭喜。”侯顶天见是储部将,忙来答礼道:“将军如何到此。”储高道:“今日流匪撺掇乡里,上面教俺下来巡视,也算苦差事了。”侯顶天听了,知道其中意思,便取出十两纹银,交付储高道:“些许茶钱,将军辛苦,不知侯某何喜之有?”储高收了钱财道:“令尊埋下的两坛元宝,早被庄客挖出来了,我带五个兄弟在这守候多时,见今来道喜。”侯顶天闻言,心中大喜,笑道:“多谢储将军替侯某看护,若得此坛,定有元宝相赠,以报答看护之恩。”储高一听,便哈哈大笑道:“这两坛元宝本是令尊所埋,理应物归原主。不过侯爷要赏,储某也不推辞,笑纳便是。”言毕,便来搬开巨石。侯顶天赞道:“将军果然神力。”储高也不搭话,命左右将两坛金元宝搬到跟前。侯顶天见两坛金元宝不费吹灰之力便到手,喜笑颜开,正要上手去摸。只见储高一脚踩住坛子,笑道:“侯爷,不是小将不信你,只是凭你一人所言是家父所埋,空口无凭,不知可有字据?”侯顶天闻言,由惊变喜,忙从怀中掏出那自己编写的一纸文书,双手递给储高,并阴阳怪气道:“储将军说笑,我侯某人家财万贯,怎独缺这两坛金元宝?只说众庄客手头紧,我大可以散济众人,倘若说别的,休怪我侯某人不仁不义。”储高接过,不慌不忙展开来看时,心下一喜,上巨石高声道:“我说来与众人听,在位都做个见证。”便念道:
“因今年梁山等匪徒作乱,时长叨扰乡邻,吾有家财,恐后人遭殃,便将金器打造一百只元宝,分两坛装好,埋于北山脚下巨石旁,吾儿顶天需时自取。
宣和三年十一月十六日,父侯青留言。”
储高读罢,用余光一扫侯顶天,就见他得意扬扬,便将文书还了,并对众庄客道:“众位听着,侯爷家只埋了两坛金元宝,共是一百锭。见今我遣左右当着大伙的面点数,若是多了少了的,都不是侯爷尊父所埋;若正好一百锭,那便是侯爷家的。”说了,四下里叫起好来。唯有侯顶天听了,心中不悦,暗忖道:“谁知他这里多少锭,若是少了怎地是好?”但见三五个公人就来打开坛子,就把金晃晃锭子一个个摆出来分数。不一时,侯顶天看看两个坛子见底了,恰好各五十锭。大喜道:“储将军,咱丑话说在前头,这若是俺家那一百锭金子,你整这一出,可休怪我无情。”此时,土兵来报说:“两坛数了,各五十锭。”储高佯装大怒道:“你怎地数数的?我亲自再数一遍,若有不一,我定罚你。”说了,又来数一遍。只见储高把手一招,就把前日李太转赠的一锭金子混入其中。如此数来多了一锭,储高又来给那土兵训话。侯顶天心知肚明,此乃敲山震虎,也不敢言语。储高方才满目严肃,转过头来又是一脸堆笑,谓侯顶天道:“方才你我说定,我看这不多不少,整整一百单出一锭。看来这并不是令尊留给你的。”侯顶天气的咬牙切齿,又怎敢多说一个不字?只好带着一众家丁混混灰溜溜走了。储高见侯顶天走的远了,忙喊道:“侯爷留步,再看看如何,只等挖出你家留的两坛元宝,届时你且抬走不迟。”不说这话不打紧,这话一说,只把侯顶天怒气冲来,只暗暗的发誓定报此仇。储高唤来左右,就把银锭剪做碎银,与大伙分了,又留下几锭给李太、李缅二人。当时吩咐完毕,自回城里不提。后人有诗赞道:
说语谈言笑,将军性格高。
频频庄客喜,济散表功劳。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不说储高一行如何,再说李缅带人出城,四散而去。各个县下村庄都巡视一遭,夜里就在庄上大户家里歇息。是日清早,李缅带一队人皆要起来赶路,李缅问庄客道:“不知此地距汶东村多少路程?”庄客忙答道:“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小丘山,翻过此山再前行一段路就是汶东村了。”李缅又问道:“不知那里可有流寇作乱?”庄客道:“那里山中小村,并无甚钱粮,打家劫舍亦不去那里。”李缅闻罢此言,就取银两对付酒肉房钱。庄客忙来剪银找零。李缅收了散碎银两,阔步而出,几人同望汶东村去。
小主,
只说李缅几人寻路上得山来,抵达山顶,转过山嘴,又来下山。行至半山腰处,忽见前面老树根旁依着一个老汉,口中叫苦不迭。其身旁倒着两担柴,柴边立着一个孩童,瞧上去约莫十来岁光景。那孩童满脸焦急之色,不断擦手搓掌,目中泪更如决堤之水。李缅见了,恐周遭有山匪作乱,忙几步上前看视,问老人家因何受伤。那孩童止哭道:“我和阿爷来山中打柴,临下山时,却遇见山中狼,阿爷为保我周全,不慎被狼咬伤了腿,行动不得,我气力尚小,又背不动阿爷,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在这啼哭。”说了,就来求助力则个。李缅问道:“那狼呢?”老汉道:“幸只来一匹狼,老汉勉强赶走了。”李缅又问道:“光天化日之下,那畜生也敢离窝伤人?”老汉道:“如何不敢,这小丘山路远林密,野兽最爱定窝。这天一黑,东一团绿莹莹火,西一簇冷森森光,都是豺狼眼目,我等就近之人都晓得。”有一土兵道:“明知山有狼,如何还敢上山?”老汉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汉无甚本事,就靠上山打柴为生,换那一家几口的粮罢了。”另一个土兵道:“如何是爷孙俩,你家小子呢?”老汉道:“公人休问,老汉不孝之子,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梁山做匪,百般说他不从。因此老汉数年前,本县官长处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不在老汉户内人数。”李缅闻言,就教左右来搭手、担柴,背着老汉下山去了。
几人下得山来,就山脚下不远处遇着一处村坊,孩童道:“前面便是汶东村,我家就住在村东头第一户。”说罢,便引着李缅都到家中安歇。家中老妪见状,又闻孙儿说了备细,忙来谢过,再教村里懂医的看顾了。这老汉邻里关系都好,隔壁闻听老汉受伤,都来看视。那孩童道:“今日多亏将军与诸位公人相助,否则不知阿爷何时才能下得山来。”又来千恩万谢。左右一个邻里少年,二十岁上下,白天就在村中做农活,夜里只在家中读书。常常照看老汉,见救了老汉也来拜谢道:“小的名叫方奎,敢问将军尊姓大名?”李缅忙报了姓名,方奎大喜道:“不知是火尾虎英雄到此,失敬。”就引来自家歇息,李缅也不推辞,就谓手下土兵说:“兄弟们辛苦,就在这里寻一遭,若无土匪,回来报说。”一众土兵时常受李缅照顾,也无怨言,各自巡逻去了。
且说方奎与李缅就在屋里吃酒,李缅便问狼患之事。方奎道:“本村保正原先也管,曾带庄客打杀豺狼,只是哪些畜生忒狡猾,总打杀不尽,久而久之保正也不再管了。”李缅听罢,拍案而起,“这狼如此狡黠,伤人性命,岂能放任不管!”方奎道:“李大哥若能除此一害,实乃汶东村百姓之福。”李缅寻思片刻后道:“今夜便行,定当为民除害。”方奎连声称谢,二人又聊了些闲话。当时土兵都回,说了周遭并无流匪。李缅又说打狼之事,教大家好生休息,众人去了。
是夜,李缅引一队土兵都上山来,早有当地保正等人便引都到狼窝附近,土兵各执武器,也不打火,只悄悄地靠近。众人借着月光,就见一片绿油油眼光。李缅打个手势,分作两拨,慢慢地围拢过去。那狼早闻到气味,一声低吼,其他狼立刻警觉起来。李缅身手敏捷,手提大斧,一个箭步先劈死就近一只,再发声喊,四下里都蹦出人来,便来打杀群狼。不一时,都打杀的尽了。李缅叫人点起火把,看时有几个土兵、庄客受伤,并无大碍,忙叫医士看治。李缅道:“辛苦保正带几个熟略山势地形的,再寻一遭。”那保正领命去了。不一时,回来报说:“从里发现一处狼窝。”李缅闻言就来看时,只见狼窝里还有两条母狼,脚边一群狼崽子。李缅道:“原来是下崽了,怪不得白天也敢出来伤人。”话音未落,其中一条母狼望李缅便扑了上来。李缅忙拿铜牌去挡。那母狼纵势一甩前爪,死死扒主铜牌,探头来咬李缅面鼻。李缅又惊又怒,只把铜牌往地上一搪,把那母狼压在地上动弹不得。李缅发声喊,挥舞板斧砍下头来。那母狼哀嚎一声,一命呜呼了。另一条母狼见了,忙叼一头狼崽要走,早被土兵围住,乱枪戳死。保正又来问狼崽子如何处置?李缅道:“免流祸根,一个不剩。”两边就来人一个个都宰了,只把皮肉做了馅儿。有诗为证:
猛虎须嗔怒,持干勇杀狼。
方平除后患,百姓免遭殃。
次日,李缅便引队都回城里去不提。只说李太正在府衙办公,有伴当来报说:“知州大人有请。”李太不敢怠慢,忙来后堂见知州。知州便教李太坐了,先请吃了三盏茶,便道:“孔目也知,近来州县人手不足,储、李二爱将都已派出,今日有一事需你去做,本官才能放心。”李太忙起身,叉手不离方寸道:“相公均旨,无有不从,但凭吩咐便是。”知州便道:“本州西边临近济水,有座安山镇,镇上有一座码头,这码头北连运河,南接梁山泊,也归东平府管下。只是东平府方才收复,缺少粮草,上头催促运粮。此时我手下无人,只好你带兵去。”李太道:“相公教下官运粮,总要有兵马才是。”知州道:“这个不妨,我与你一道令,就在沿路卫所招兵,到时也算上百精兵。”李太也知再无办法,也不强求,只得领命去了。
只说去岁以来,梁山泊一带蝗虫成灾,百姓也无口粮,就到码头捕鱼捞虾。谁承想后来有权势的形成渔霸,要来收租;官府又要缴捕鱼的税。一来二去,百姓走投无路,大半都去梁山泊里落草,小半老弱病残,那陈希真不肯收留,就到济水里做了水匪。此时,李太带领卫所百十人来码头接应粮船。押粮官见了,忙来施礼。两边说了备细,押粮官就要开船望梁山泊去。李太制止道:“不可,我观今夜月黑风高,恐贼人埋伏,需先在码头停泊过夜,次日一早再行可也。”押粮官认理,就把齐州发来的十几艘粮船停泊拴缚。当夜,李太正在船中合衣伏几而卧,忽听得四周喊杀声一片。正是:英雄好汉巡逻忙,好汉英雄陷入慌。不知李太性命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