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名臣名将11

大明历史上还有一些名臣名将如曹变蛟,毛文龙,袁宗焕等人,这里要讲一下袁宗焕,在后世网友中比较多的观点是袁宗焕是个大忽悠,什么五年平辽,平辽几策又错误的杀死皮岛守将毛文龙,导致清朝再无后顾之忧,尚可喜,耿精忠之流带着辽东水师投靠满清,也就是清康熙口中称自己有平定三藩之功,这三藩正是投降清朝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三个藩王。而袁宗焕被凌迟处死,是否功过成了明代最有争议的人。

纵观明朝末年,从天启至崇祯两朝共有五十多位名臣名将,他们在历史评价中褒贬不一,有的人青史留名,万古留芳,有的人臭名昭着,为此后世也有认为大明王朝应该比其它王朝有更多的机会沿续江山,可惜从明太祖制定的祖制尤其是养宗氏政策开始就为大明灭亡埋下祸根。明朝灭亡最大的蛀虫就是皇亲宗室,其次明朝是历代官员俸禄最低的,也是明初官员贪污的重要原因,到了中后期变本加厉,崇祯时期国库没钱,官员富得流油,崇祯拿不出粮饷,也是明朝灭亡主要原因,经济崩溃亡国是必然的。

明朝最后两位名臣是孙承宗和孙传庭,这两位一位是民族英雄,一位明朝最后一位名臣。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保定高阳人。中国明末大臣,民族英雄。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升中允,历任谕德,洗马。

明熹宗天启元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汰逃将,肃军纪,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天启五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受魏忠贤党排挤而求归,崇祯二年在己巳之变中复职。于通州,山海关抵御后金。复永平等四城,因功加太傅,辞不受。崇祯四年再出关整饬松山,锦州军务。同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他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免官闲住。

崇祯十一年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孙承宗打造的山海关防务和关宁锦防线在此后的2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未能打破这道壁垒森严,布防严密的军事防线。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山海关关门宁静,狼烟不举。基本稳定了京师东大门和辽西走廊的军事形势,其着作有《高阳集》《督师全书》等。

在这要说明一点,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别看魏忠贤手段凶残,但他明白自己只是朱由校身边的一条狗,一切权力来自朱由校,是最不希望朱由校死的人,也最明白辽东战势需要的是钱粮,在这点上魏忠贤从不拖欠辽东粮饷。

而针对孙承宗可能以为他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创立者左光斗等人始于江南东林书院,早期的东林书院人也许有救国为民的想法而入朝为官完全是另一副嘴脸,内斗不断,不顾江山,天下百姓。明末有句话只知东林党不认帝王之说,在这种背景下孙承宗,孙传庭,卢向升等人也不得不与东林党搞好关系或被逼加入。

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人。明朝末年大臣,孙传庭于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归乡,赋闲近十年之久。

崇祯八年还京任职,历任吏部验封司郎中,顺天府丞。崇祯九年调任陕西巡抚与洪承畴一起镇压农民起义,擒获闯王高迎祥,消灭十五股义军,稳定了陕西的局面。

崇祯十一年,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卢象升战死后代其总督各镇援兵,翌年升任保定总督,不久以失聪为由请求辞职,遭到崇祯帝怀疑而下狱。

崇祯十五年获释,任陕西三边总督,在崇祯帝催促下出潼关进剿李自成,在郏县之战中败退陕西。

崇祯十六年加督师兵部尚书衔,再次出关进剿李自成在汝州之战中溃败,不久后阵亡于潼关,享年五十一岁,孙传庭死后仅五个月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

因此巜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说,清乾隆朝赠谥忠靖。留有《白谷集》《鉴劳录》《省罪录》等作品传世,后人辑为《孙忠靖公全集》。

明朝之亡,始于经济,崇祯被后世认为昏君,是唯一一个让后世同情的亡国之君,他是被东林党人忽悠了,过早杀了魏忠贤,使东林党一家独大,朝中被文官集团完全掌控。”

光幕讲到此,万朝帝王们对文官集团进一步有了提防,而明朝时期各代皇帝也都怒火中烧,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暴跳如雷,冷静一下后开始向文洛阳询问解决之道,而文洛阳则答应适当时间与其会谈,一切如文洛阳计划的那样进行,平行世界的大明又将如何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