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故人来

轰轰烈烈的刘义宣叛乱前后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就灰飞烟灭了,刘义宣一下十多个反叛将领被斩杀,士兵被流放到边境作为刑徒。刘骏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牢牢的掌控了权力,至于说刘义宣倒下了留下的诸多好处,自然是被各大世家瓜分殆尽,自不必说。

论功行赏是必须的,刘诞肯定是功劳最大的,还有跟着划水的刘义恭,刘义恭已经是太师了,封无可封,刘诞就封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刘季之杀敌有功,晋封司州刺史,给远远丢到了北方。其次就是沈庆之了,擒杀鲁爽,斩首无算,封为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是沈庆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受重伤的原因,不但拒绝了封赏,反而辞去了全部职务请求归老,刘骏不许,双方反复了三次,刘骏批准了他的辞呈,但是保留柱国大将军的称号,准许他回故乡养老,派柳元景顶替他的洛州刺史职务。杨荟一路行来也颇有一些保境安民的功劳,加五百石的俸禄,封破军将军。

作为镇北大将军的杨茁,基本上没什么表现,无功无过,就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整理北疆的民生,训练士兵,随时做好北征或者被人征的准备,这也正和杨小瓜的需求,要名声干嘛,要官干嘛,只要能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了。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想过安稳日子,偏偏有人不开眼,要来打破这份平静。

前几年北伐之战被释放回去的拓跋崇经过这两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正式向北魏朝廷请旨,要南征刘宋,随声附和的也包括穆伏干等元老派势力,本来拓跋晃自从当了皇帝之后,深知和刘宋的战争很难打赢,尤其是边境上还有自己那位杨大哥在,更是痴心妄想,自己的心腹爱将们大多和杨茁熟识,从内心上就没有啥勇气取胜,包括拓跋晃自己,所以他就把目光集中在北方的柔然和西域诸国上,想着打通了西域,一统北方,甚至拿下天竺国和波斯,自然就有力量对付刘宋,所以主张维持现状不想向南惹事生非,但是这些老臣在朝廷中的实力也太大了,代表了很多鲜卑贵族的思想,拓跋晃也没办法压制,想来想去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不是要征南么,你就去征吧,反正我只能在道义上支持你了,你们谁爱去谁去,碰了一个头破血流别来找我哭诉就可以了。这要是在中原朝廷,这么干肯定不行,因为要对外保持统一性,但是草原民族本来就是一大堆部落组成的,平时可汗可以组织大家去扫荡抢劫,也可以不组织,各个部落自行其是也是合理合法的,所以穆伏干他们几个人并无异议,回去就积极组织人马准备来捞一把。

但是拓跋晃批准了之后,心里也犯嘀咕,一方面希望他们打输了自己可以趁机完成权力的统一,一方面也存着侥幸心理万一传说中的杨大哥一个不小心打输了呢,那自己也可以跟在后边打秋风呢。想来想去还是两不得罪的好,于是派出一个人到南边通风报信,免得杨小瓜误会自己,毕竟上一次对方救了自己的命,自己却动了不好的心思还给人家看穿了,弄得几乎恩断义绝,这要是真的记恨自己反目成仇,拓跋晃真的没把握扛得住那位杨大哥的熊熊怒火。可是派谁去呢,这个人要忠心耿耿,还要与杨小瓜关系莫逆,不会被对方一怒之下给咔嚓了,这里边最合适的就数拓跋英了,作为杨勇和杨茁两个人的大舅哥,自然不会被对方咔嚓了,但是万一顺水推舟给留在刘宋那就亏本了,毕竟拓跋英是拓跋晃的嫡系,忠心和能力都很优秀,再加上此时的拓跋英远在西域,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坐高铁赶回来,靠着古代的运输工具,没个半年根本回不来,所以只能另换一个人,谁呢?拓跋晃就犯了难,来来回回想了好久,终于,他想到了一个特殊分子,拓跋燕。

从哪一个方面来看,拓跋燕都是不二的人选,一方面拓跋燕曾经被俘过,但是仍然心向北方,坚决回来,这说明离开大魏他什么也不是,他的忠心无可置疑,作为先帝(拓跋焘已经在被放回去后一年因病死去了)的亲信兼玩伴,拓跋燕和拓跋晃显然没有和拓跋焘那样亲密,他也需要为新皇帝做一些私密的事情来换取信任,这样他也就有了不得不去南朝的理由,至于说和杨小瓜的关系,虽然拓跋晃并不清楚内幕,至少双方在甘肃联手对付觉如的羌兵的时候那绝对是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要说两个人关系不好,恐怕拓跋燕自己都不信,以上种种,决定了这一次的信使就是征西将军拓跋燕了。

但是拓跋燕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身份虽然算不上尊贵,那也是不可小觑的大人物了,突然失踪,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的,必须找个理由正大光明的南下,拓跋晃嘬了嘬牙花子,想起来对面的皇帝和自己年纪相仿,也是刚刚继位,按照礼仪,自己应该派使节团前去恭贺的,于是就颁布了一道诏书,说听闻南朝老皇帝逝世,新皇帝登基,作为睦邻之邦,自己排遣尚书高允为使者,拓跋燕为副使,前往南朝恭贺,虽然说刘骏已经上位了将近一年了,但是那不管,可以说距离远消息慢,自己刚知道就马上派人来了,再有人问两国有睦邻友好关系吗?那当初鲁肃假借悼念刘表去江夏见刘备的时候不也是一样吗,没有友好关系没关系,我说有了就有了,反正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

小主,

就这样,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冬,北魏尚书高允和征北将军拓跋燕南下建康,恭贺刘骏的登基。刘骏对此不以为忤,反而很高兴,毕竟他的皇位是干掉了太子夺来的,虽然太子弑父造反在先,但是毕竟不是从皇帝手里继承的,再加上刚刚又有六叔刘义宣造反的事情发生,虽然很快平定了,却也惹得朝野对此议论纷纷,现在有它国君主对此的确认,那总是有些开心的,尤其是这个它国还是敌国,连敌人都承认了我的正统,你们谁敢怀疑?于是乎,他很热情的招待了高允尚书一行人。

恰巧赶上年前,各个封疆大吏都来朝拜述职,在大朝会上,刘骏接受了对方呈交的国书,同时对于拓跋晃也是称赞不已,说对方什么仁孝呀,体恤民情呀,聪明睿智呀之类的一大车好话,还由尚书令范晔写了一大篇洋洋洒洒华丽无匹的回信给对方,同时招待对方一起饮宴,双方其乐融融。

首先由皇帝赐酒给使臣,高允则是代表拓跋晃对大宋皇帝的盛情表示了感谢,然后高官们也纷纷给皇帝陛下敬酒,同时也给北魏的使者敬酒,北魏的使者回敬,这样一来一往,双方喝的热热闹闹的尽欢而散,本来刘义恭等等重臣还担心北朝使者闹什么幺蛾子,一直提着一口气,结果发现没有,就是正常的朝贺和敬酒,不由得也是老怀大慰,放量饮酒,不醉无归了。

酒宴散尽,各自坐车回府,并没有人注意到,北朝使者中有一个人已经乘乱坐上了镇北大将军的马车悄然进入杨府了,这也怪不得他们,北魏人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大胖子络腮胡和罗圈腿,根本搞不清楚谁对谁,在北边声名赫赫拓跋燕大将军,在南朝只不过是一个谁也不认识的路人甲而已,换了衣服就是普通人。

杨府的书房里,拓跋燕和杨小瓜对面而坐,杨小瓜手里拿着他送来的密信认真观看,面带微笑,而他则是惴惴不安的搓着手,不知道对方会不会突然发难。过了好久好久,杨小瓜总算是把这封信仔仔细细的看完了,一双笑眼眯缝着看着拓跋燕,“拓跋兄,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拓跋燕咽了一口唾沫,眼前的人已经不再是那个十来岁的少年人了,也是快到而立之年,统率千军万马的名将了,身上带有了说不清的上位者气息,让他心中紧张。话说当初那个小少年就把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何况现在,对方的地位已经远高于自己,甚至隐隐的和亲王们平起平坐了,再加上此人和本国皇帝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让拓跋燕不得不紧张。他抖了抖嘴唇,然后说道,“我家陛下说多谢杨公子你对他的照料,他永远感念在心,也希望你多多顾念旧情,不要额不要。。。”

“好啦,不用说了,我知道天真的意思了,说出来对你对我都不好。”杨小瓜打断了拓跋燕的嗫嚅,天真是拓跋晃的小名,这个称呼一出口,就把拓跋燕吓了一大跳,这位杨公子杨大将军的霸气还是那么的不同凡响呀。不过既然对方不让自己说了,那就老老实实听安排就好了,也不用自己多嘴,对方太强大了,只要对方想,哪怕自己回了北魏,人家一句话自己也一样脑袋搬家,谁让自己的皇帝都对人家保持着低姿态呢。

“好啦,拓跋兄,你也不用装的那么可怜兮兮的,你我认识了十多年了,谁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知道,装得跟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干嘛,累不累呀!”杨小瓜笑着说。

“这个,呵呵,没办法呀,咱是越混越回去了,在北边看上去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将军了,其实如履薄冰,没了皇帝的宠幸,随时都能变成白丁甚至丢了脑袋的。”拓跋燕一脸讪笑,抹着自己的络腮胡子。

“好啦又装可怜,这些年我们之间的贸易,你可没少赚,现在直属于你的私兵恐怕已经不下十几万了吧,那可是实打实的骑兵,想要对付你?就算是皇帝恐怕也很要伤筋动骨了。”杨小瓜毫不留情的拆穿对方,确实,这些年虽然没有经常见面,联系却是没有断,双方经济贸易人口贸易武器贸易都没断过,杨小瓜很清楚,对方这十几年少说也有了上亿文钱的资产,这要是在宋朝就是个普通富户,但是在南北朝,那就可以顶上国库的几分之一了,很不一般的财富,通过自己转手给对方的战俘也有上万人,再加上卖给对方的武器铠甲什么的,足够武装几十万大军了,虽然对方一定会做转手贸易,那也是少有十几万人马的私军精锐,绝对可以称王称汗了。

一看被对方揭穿了老底,拓跋燕也就不再矫情了,站起来认认真真的躬身行礼,“多谢杨公子成全,这些年的发展确实不小,没有杨公子的帮助拓跋燕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宗室闲人了。”

“好啦,一会儿装穷一会儿感恩的,不用这样,我们的合作会一直下去的,只要你不自己犯傻,就保你无事。”杨小瓜安慰道,想了想又说道,“你回去以后和拓跋晃说,他的心意我知道了,不会记恨他的,叫他放心,但是呢,这些家伙不知死活的来送人头,我也只好老实不客气的收下了,另外,也肯定会反攻,叫他把自己人最好都送到西边去,反正他志不在中原,只要大家相安无事我支持他统一波斯和阿拉伯,如果他愿意,把大秦拿过来也行,我支持他武器和金钱,甚至他需要的时候可以派人助他一臂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拓跋燕心中凛然,杨某人看起来似乎很大方,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的势力范围限制住了,只允许鲜卑人占据柔然草原和西域之西,至于中原旧地,很明显,杨小瓜已经要定了,他不敢反驳,只好点头,表示一定把话带到,至于说拓跋晃答不答应那就与自己无关了。双方商量已毕,杨小瓜也不让对方白辛苦这一趟,顺手从书架里取出一柄乌沉沉的匕首递给对方,说道,“这件小东西送你了,你别看它不起眼,这是用最好的乌兹钢铸造的,不说削铁如泥,反正”他随手一划,就把拓跋燕身上暗藏的一柄匕首连鞘斩断,这才继续说道,“反正比你自己带的好用很多,平时藏在身上防身最好。”

拓跋燕又是一头大汗,心说对方真的好厉害,他怎么知道我身上藏着匕首,而且就这么随手一挥,轻描淡写就斩断了,我的衣服毫发无损,这说明对方的武功早就出神入化了,光说举轻若重都是少说了,恐怕已经进入了某种不可说的境界的吧。他不敢多说话,深施一礼,收了匕首离开,自有杨府的人安排他离开,并且安全送他回国宾馆,这期间并不会有任何人发觉。

打发走了拓跋燕,杨小瓜独自在书房沉思,拓跋崇他们的南征对杨小瓜来说确实就是来送人头的笑话,但是自己怎么做才能少立些功劳多捞一些好处才是真的,自己的位置已经不低了,才不到三十岁已经位极人臣,再升官就要进朝廷做宰相了,那样可就离被五鼎烹不远了,为啥刘义宣宁愿造反也不当宰相,也是怀有这些顾虑的,至于个人野心那倒是其次,如果真有野心,一开始就称帝不香吗,非要先推举刘骏再推翻,折腾。

想来想去,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叫那些虽然隶属于自己,但是明显不属于自己的这集团的人多立些功劳,多多升官发财,这样才能把自己掩盖住,这其中也要分亲疏远近的,像薛安都啦、垣护之啦、裴方明啦都需要多立些功劳,最好官位和自己差不多才好,这样也可以明面上制造一些将帅不喝的矛盾呢,总之抹黑自己擦亮别人,只要好处,不立功劳少立功劳就差不多啦,想到这里主意打定,他人在南京过年,一封封密令就雪片一般发了出去,垣护之也好,薛安都也好,这些人的麾下就突然增加了一些物资,比如粮食武器盔甲和弓箭等等,上边都打着罗氏商行的标记,商行的人说的清楚,这些都是赊欠给对方的,就是叫对方提前做好战争准备,多练兵,准备即将到来的侵略战争,欠的钱通过战争缴获来偿还,这都是惯例了,士兵打胜仗缴获的物资都是给商人收购走的,现在只是限定了由罗氏独家收购并且折价还钱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这几个人一方面千恩万谢的收下礼物,一方面开始紧锣密鼓的悄悄准备战争,他们可不傻,自然知道这些商人从来不会无的放矢,肯定是得到了确切消息,而且应该是比较大规模的战争,当然了关于无抵押赊欠这件事,商人自然没有那么善良,肯定是看在某位大佬的面子上,才会大发慈悲,这位大佬是谁呢,每个人心中都会浮现出一个青年高官的身影,长身玉立,微卷的头发,弯眉笑眼。。。。。。

轰轰烈烈的刘义宣叛乱前后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就灰飞烟灭了,刘义宣一下十多个反叛将领被斩杀,士兵被流放到边境作为刑徒。刘骏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牢牢的掌控了权力,至于说刘义宣倒下了留下的诸多好处,自然是被各大世家瓜分殆尽,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