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哪个村子,开了多少亩地。地在哪里”夫子煦问道。
“戊,右溪村,开了六亩地。地在村子外三里的荒地那。”来登记的百姓怯生生的说。
“戊是吧,右溪的村民,那扣掉之前给的500文,等下你带下面的小吏回去确认一下就可以再拿500文了。这是地契,等下小吏去确定后帮你补充地的信息也是你的了。”夫子煦填完了基本信息就将地契递给了戊。
接过地契的戊一脸不可置信。原来秦国人真不骗人,真的在给大家分钱分地。他连忙对夫子煦道谢,顾不上小吏直接冲了出去。没一会儿,右溪村的其他村民就来登记了。
有了右溪村开的这个头,越来越多村子的百姓到城守府登记,一时之间城守府外人满为患,夫子煦的人手根本难以应付这么多的百姓,只能找金逸尘寻求帮助。
金逸尘命破风军前去城守府外维持秩序,同时安排将士协助夫子煦去核实村民登记的真实性。又张榜招揽禹城内的读书人,到城守府做兼职一天100文钱,负责登记及核实。
越来越多的百姓吃到了这份甜头,导致禹城内的百姓也分外眼红,直接丢下手头上的活,去找城守府外搭起的铁匠铺买了锄头就去城外找荒地开垦。
夫子煦很快发现了这个情况,但也没有马上阻止,而是按照每亩300文的价格回购这些本就不是靠种地谋生的百姓们开垦的荒田,将这些荒田统一纳入秦国国家农庄由莒军的战俘进行耕种。
禹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笪城,吴华按照夫子煦在禹城的经验也在笪城开始推广。因为有很多从禹城到笪城的商人把禹城正在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笪城的百姓,吴华反而比夫子煦更快的将开荒令推行开。
仅十天时间,两城的百姓就开垦出了2万多亩荒地,并成功种下了一些作物。又拿到了不少钱,两地的百姓很快就认可了秦国的统治,并且同之前的莒国比较后,马上认同了自己秦国人的身份,然后更加卖力的开垦荒地,因为前一千名的家庭还能获得一头耕牛。
在耕牛的刺激下,许多百姓没日没夜的开垦,人多地少后,矛盾就出现了。很多人已经因为地的归属而起了争执,很多村子也因为荒地到底属于他还是他,反目成仇。随着时间的推移暴力伤人案件越来越多,甚至已经出现了死亡。
得知消息后的金逸尘马上让夫子煦按下暂停键,总结经验教训。
夫子煦接到命令后,急忙发榜告诉百姓,因为暴力伤人事件太多,第一期开荒令即刻停止。在统计完两城前一千名的家庭后,夫子煦在禹城和笪城各搞了一次集体分牛大会,当着两城无数百姓的面,将牛发到了获奖的百姓手中,并借此告诉两城的百姓,因为伤人事件频发,在官府想出应对策略之前,暂停开荒令。
发完奖励后,夫子煦拿着这十几天来总结的经验教训向金逸尘汇报工作。
“启禀殿下,笪城、禹城第一期开荒令成果如下:共计开荒三万一千五百八十亩,其中自耕田两万八千三百二十亩,国家农庄回购田三千两百六十亩,铁质农具售出八千六百五十三件。预计可以增产粮食三万一千五百八十石。”
“本期开荒令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首先就是最严重的暴力冲突事件,一共受理了一千七百一十三起,伤人四千六百八十四人,死亡一百三十八人。其中大部分死亡人数来自前堂村和后堂村因为五十亩荒地起的冲突,两村加起来死了六十九人。暴力冲突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土地归属权的问题和亩数不足争抢问题。”
“其次是造假和贪污问题,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外聘了一些书生来帮忙,然后发现有人以每份地契300文的价格售卖虚假的地契,有些亩数不足通过贿赂虚构土地骗取补助,还有些重复登记等一些问题。”
“最后就是粮种的问题,因为两城的荒地大部分都很贫瘠,哪怕开垦出来,一亩粮田的产量也不是很高,百姓大都不愿意把粮种过多的种在这些贫瘠的土地上。”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在开展第二期开荒令之前需要对各村的荒地进行丈量统计,同时确定好土地的归属问题,施加严法,如若因开荒令而伤人者取消一切补助同时剥夺免三年赋税,若致人死亡者以命抵命。第二期主要将方向往国家农庄发展,在远离城池的荒地建设农庄,招揽那些无地可开荒的百姓到那里开荒赚取工钱。”
“在第二期开始前,培养一支三百人的工作队全权负责登记核实,如若发现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者一律格杀勿论。”
“粮种的问题,我只能说希望殿下能给百姓们分点粮种或者以便宜的价格卖给百姓。”
夫子煦详细的将问题和解决办法告诉了金逸尘,听完了报告金逸尘对夫子煦说:
“做的很不错,试点嘛肯定会出这个那种的错误,你能发现并提出方法已经做的很出色了。前面两个解决方法你落实下去就好,第三个的话,我这里先支援你两千石粮种你去分发给百姓们,之后我会让李弥那边问草原胡人买大量的牛羊马粪来给这些土地施肥,我也让宇文恺去设计水利工程了,不久破风军就会开工。”
“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准备吧,夏种就快结束了,尽快开展第二期开荒令。”金逸尘吩咐道。
夫子煦汇报完后就马上开始在笪城和禹城招揽书生组建开荒令工作队,与此同时工作队在学习中被分配去各村丈量土地数量,确定土地归属,以及宣读严法告诉百姓起冲突后的严重后果。
金逸尘这边写信让荀彧筹集粮种送来,让李弥同宇文朔谈判购买牲畜的粪便,让赵云协助宇文恺开展水利工程修建。
开荒令在两城一点一点的试行,一切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莒国也终于派人来进行和谈。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苦坐多日的夫子煦等到了第一位上门登记荒地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