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什么时候撤?

崇祯太子 无原盒 2430 字 1个月前

方国安焦急地说了一句,而持有不同意见的几人却还忙着争论对错,待到他重重地捶了一下身侧柱子,殿中这才算是消停了一些。

早先议事之时诸臣便与王爷们发生了不小的冲突,若非太后及时出面制止却还不知事情会不会闹得不可收场。

不过吵归吵、闹归闹,那时就算诸位王爷和郑鸿奎也只是觉得应该先将重要人物撤走。

朝臣们更是坚定地认为,就算鞑子援兵将至,杭州也还是有不小希望能够守到朱慈烺带兵回返。

可现在的局面却因这一夜炮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郑鸿奎作为王爷们的代表,再次提出应该将重要人物撤向后方。

原本便不甚坚定的马士英似乎也对火炮的威力极其忌惮,虽未直接摆明车马支持撤退,但话里话外却也出现了动摇。

在他的影响下,便连手握重兵的李永茂也表现得模棱两可。

至于黄道周这些本土势力虽还觉得不该轻易放弃杭州,但对郑鸿奎的提议也不似前几日那般坚决反对,更提出应当分兵至钱塘江以南提前布置防线。

按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臣应当没什么可吵的了,可谁知在后撤时机上各方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然后争论便从昨夜持续到了现在。

“方总兵,你予老夫交个实底,若是城墙真的塌了,凭城中兵力到底能守住多长时间?”

黄道周此问一出,诸人都将目光投到了方国安身上,可现在这般情形他又怎能给出一个准数?

是以,犹豫片刻之后,方国安咬了咬牙便说道:“黄先生放心,若是城墙塌了,末将定与本部人马坚守到撤离完毕。”

其实论及本心,方国安是不支持撤退的,可在一帮文官议事之时,他一个武将又怎会有插嘴的资格?

“方总兵,城中这么多人,便是从现在开始撤退也不见得能全部撤走,若真等到城墙塌了,凭你部人马又能坚守多少时间?”

听到方国安的回答,郑鸿奎立时反问了一句。

小主,

早先他对什么时候撤退并无特别偏好,毕竟他的麾下全是战船,要走要留却也不是鞑子能够左右的。

可昨日鞑子布置火炮阵地时他也曾远远看见,以那般距离都能打到城墙,除了红衣大炮之外别无他想。

这般情形之下,他自然要在杭州失守之前抓紧离开,否则要是被红衣大炮击中几发,他麾下的战船可不如杭州城墙那般结识啊。

“若鞑子在撤退完成前杀进城来,那便是本部人马全数阵亡了。”

方国安闷闷地回了一句,却让郑鸿奎觉得有些难堪。

这边都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他那边却还在纠缠于何时撤离。

两相对比之下,无论他郑鸿奎到底打着何种算盘却也难免生出自惭形秽之心。

“我的黄先生!方总兵!

鞑子那十多门炮都是从红毛鬼那里买来的红衣大炮,杭州城墙在这般火力之下是绝对坚持不了几日的,

你们为何还要纠结于早几日撤退,迟几日撤退,难道真要杭州重蹈扬州覆辙吗?!”

人在羞愧的时候自然会想法给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性,而扬州十日便是郑鸿奎给自己寻到了遮羞布。

若是真的要撤,他郑鸿奎怕是也只会带走对郑家有价值的人物,又怎会带走杭州的四五十万百姓?

不过话说回来,在所有人都认为杭州不可守之时,他的这句话对黄道周和方国安却有极大的杀伤力。

只听黄道周不等他话音落下便直接出言驳斥道:“杭州乃我汉家城池,若鞑子只是发了几炮城里便走得空无一人,又让士卒们如何安心守城?!”

“黄先生,莫再心存幻想了,我敢用项上人头打赌,一旦城墙倒塌,方总兵绝对守不过两日!”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方国安身上,可此时的他却只沉默不语,显然也是无法驳斥郑鸿奎的说法。

如此一来,漫说本就有心直接撤过钱塘江的诸臣,便是代表杭州本地势力的黄道周却也沉默了下来。

自鞑子渡过长江以来,大明虽在朱慈烺的谋算之下取得过几次不小的胜利,现在更是将数万鞑子围于死地,可说来说去这都是太子殿下的筹算之功,整个江南竟是找不出一支人马能与鞑子堂堂而战。

如此情形之下,诸臣又怎会有信心守住没有城墙作为屏障的杭州?又怎敢做出无谓的牺牲?

殿中一片沉寂,郑鸿奎认为自己已将黄、方二人说服,待朝其余人面上扫了一圈便准备安顿撤退事宜。

可当此时,沉默了好一阵子的方国安却突然说道:“诸位大人自撤便是,末将当率本部人马为殿下守住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