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刘泽乙之死(上)

所谓的漏网者专门指的是没有在国外被清理掉的天才领军人物。

这种操作源自于当年美国当局对返回新中国建设科学界的反制,特别是钱学森等对于国内军事领域起到决定性作用后的反思。

暗杀成为新世纪中国崛起后,美国当局的常规应对。

通常在国外,无论是军工领域还是其他物理学、数学等等基础领域的华人天才型科学家,一旦想要回国内发展,就会被情报部门审查,以确定威胁度。

如果威胁度超标,即会使之遭遇意外,这种意外可能是被自杀,也有可能是失踪,甚至可能是被联邦调查局逮捕指控莫须有的罪名。

史蒂夫·班农就是美国情报部门做这个的行家,主要负责人之一。

这种操作多了,甚至出现了一句暗暗流传的俗语:如果想学成归国,在那边(美国)一定不要让自己的成绩太好,为了生命安全。

班农很为之得意,他很擅长做这种事。

比如十几年前的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就是他的特意之作,多达六十余名通信领域高级专家和芯片科学家的失踪,沉重狙击了中国芯片的发展。更令人惊奇的是,班农巧妙的利用伪造信号,打时间差,在拉网式搜寻中,将这些科学家成功绑回了夏威夷海军基地。

所以刺刀对班农的印象很深刻,他是现在行业内少有的专家,与自己很像,与现在充斥着美国情报机构的大男孩和莽夫不同,这些家伙毫无技巧艺术感。

该死的快乐教育成长下的巨婴。

刺刀很鄙视,这批冷战后上位的同行越来越垃了。

刺刀就不同了,做为八十年代出国,后以创业名义回国混迹于商场的海龟精英,有身份有地位,做事很方便,手段多样残忍,自认为很有成就感。

最近十几年间行动越来越频繁,同样与班农就有多次合作。

最常用的是通过某打车软件的大数据,策划精准车祸暗杀超过威胁度红线的科学家,比如微电子专家高尖端武器芯片研发小组领头人国防科技大学陈教授,探月工程领军人物罗教授,指挥控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冯教授等等。

当然随着国内情报部门的警觉,这种暗杀手段的机会变得更少了。

刺刀继续着回忆,眼神扫过会客厅的另外几人,都很出名,不单单在他们这个组织,即使在社会上也几乎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