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相庆教学(一)上

村里成立了人民公社,大家都在生产队的大集体中劳动,村里的队长余二娃,在队里是一穷二白的贫农,由于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参加,被选派当了生产队的队长,这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农民,凭着自己一份积极热情的态度,在群众中很有威信,但是由于文化底子差,一心想学点文化,他在队里响应上级的号召,办起了扫盲班。

家家的男女老少收工下地回来,在家吃完了饭,都到生产队的夜校学习文化,识字,教室就是生产队的队部,旁边的牲口棚传出了打着响鼻的马嘶声和牛羊发出的哞叫、咩咩声,孩子的喊叫声和大家跟着和学习的念书声,形成了一幅热闹的交响曲。

坐着自家拿来的小凳子、蒲团的人铺了一地。有拿着烟袋锅咂咂抽着旱烟袋的老汉,有拿着鞋底子坐在蒲团上的婶子大娘,还有抱着孩子喂奶的年轻媳妇,也有拿着烧火棍坐在角落里的年轻人和跑来跑去跟着凑热闹的半大孩子。

余二娃知道相庆是个识文断字儿的,便叫相庆给乡亲们教识字,相庆也不辱使命,每天第一个来到队里,他把一个墙壁用细细的麦草泥磨平,压光。上面用烧胶皮熏黑的碳灰和细粘土合成的黑色粘土沫磨在上面晾干,从山里找来的石膏粉做成了笔,在墙上写着从简单到难的字,教大家认。

相庆在黑板上写着:“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再给弟弟留一个。”底下的社员认真的跟着相庆念,相庆念一句,底下人跟着念一句,有些年轻人学得快,一些上了年纪的学起来就慢,相庆为了让大家都能掌握,尽量用稍微慢点的速度叫大家学。

学校的学习让农民有了信心,大家都很刻苦,也舍得下功夫,下地休息时学,在地里干着活还不忘背诵老师教的课文,回来吃饭时学,晚上夜校学新课,回家认真温习,使农民掌握了很多汉字,有的已经学会了写信,有的开会会念报纸,大家都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进步最快的还属余二娃。领着农民学习念报纸,开始磕磕巴巴念不利索,后来越念越熟,再后来,竟能流利的念了。

相庆白天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晚上利用业余时间给农民上课。晚上相庆累的连话都不想说,成惠在家里忙着给孩子们做鞋、做衣服,还要看这几个孩子写作业。

生产队的劳动一年到头,分的粮食是够吃的,但是,蔬菜不多,每家分了一块自留地,相庆整天忙着他的夜校,顾不上家里的自留地,只有成惠便利用中午或晚上吃完了饭的时间,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每天挖一点,她想为了省事儿,回头把自留地里都种上大白菜和大葱,还有一小片土豆,白菜得种的多一点,因为到冬天白菜要腌酸菜,一个冬天大白菜、酸菜和土豆是东北的家常菜,缺少不了。

相庆看成惠拿着个破铁锹,每天在地里吭哧瘪肚的挖,费劲巴拉的,几天也没挖多少,便去集市买了两把新铁锹,在自家地里挖着地。

星期天,相举回家,看弟弟和弟媳两个人撅着屁股在挖自家的自留地,说:“明天我去给你买个犁回来。”相庆说:“别买,买了没有用,这么大块地哪能用得上犁。”

相庆和相举挖了一天地,相庆倒没什么,相举累得哎呦哎呦的,没有干过农活,回家第二天上班,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疼得不行。

其实,刘家靠着相举开中医诊所那些年挣了点钱,都供几个弟弟和孩子上大学养家糊口了,也就是相庆制办的那两间铺面充了公后,家里也没挣下多少钱,相庆几个孩子学习也很好,三个上大学的,两个在美国学成没回来,留在美国成家了。

家里只有一个小闺女刚上高小,相庆也是四、五十岁的人,农活干起来也很吃力,毕竟岁数大了干不动,几个孩子回来能帮着干点,可是上学走的走,出国的在外面的,就没有劳动力能用了。

信儿已经七十多岁,又是个小脚,每天还要去打扫街道和厕所的卫生,相君回家过几回,看见母亲老了许多,可是自己都顾及不暇,也没有说什么,相君回到城里找大哥说:“大哥,妈在家那么大年纪了,还要天天去扫大街,扫厕所,能吃得肖嘛?不如把她接到你家来住,也不用受这份罪了。”

相举说:“行,我这个礼拜天就过去把妈接回来住,原来妈是住在我家的,社里来人叫妈回去。这不才回去吗,这周末我就去把妈接回来。”

星期天,相举回到家时,信儿还没回来,相举想到屯里找一找去,找到屯东,看见母亲正在打扫一家扔出来的烂菜帮子和一堆垃圾,相举心里一阵难受,止不住流下了眼泪,赶忙走到母亲跟前抢过扫帚,径自扫了起来。信儿说:“你咋来啦?”相举说:“我来接你回城里住。”信儿说:“俺不去,在这住惯了,哪也不想去。”

相举说:“你岁数也大啦,一身的病,不如跟我去看看病,等好了再回来。”信儿道:“好吧,离开一段时间,也许会好一些。”于是便来到生产大队向队长请假,开始队长不许,相举和队长说了半天好话道:“队长,我妈这些天身体不好,说老是腰疼,我要带她去省城医院检查一下,可能还要住院。”队长说:“那就准一天假,看完赶紧回来,这街道和厕所没人打扫可不行。”

相举说:“这么大岁数了,都七十多的人了,你还把她当个劳力啦。你妈多大啦也干这么多活吗?”队长一看自己理亏说:“那就给一个月吧。”相举说:“一个月不够,如果这次检查出是要命的病,干不了活了你还打算让一个月就回来吗?”